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5年医学继续教育-医疗卫生人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考试近5年真题荟萃附答案.docx

2025年医学继续教育-医疗卫生人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考试近5年真题荟萃附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

2025年医学继续教育-医疗卫生人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考试近5年真题荟萃附答案

第I卷

一.参考题库(共80题)

1.依靠专家、加强领导,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技术工作原则和组织工作原则。

2.只有属地化管理和()同时推进,才有助于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加强医疗救治系统和整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系统的功能。

A、企业管理

B、全行业管理

C、商业管理

D、政府管理

3.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建设,自始至终都要贯彻()的思想。

A、强化政府管理

B、履行政府职责

C、执政为民,构建和谐社会

D、科学发展,与时俱进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立即救治受到危害群众和控制疫情的扩散是应急工作的首要任务,建立高效运行的()是承担这些艰巨任务的载体。

A、预警体系

B、应急处理中心

C、救控体系

D、物流运送中心

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要实行科学管理,就必须制定和实施应急工作需要的法律和制度。

6.北京市SARS年龄别病死率最高的是()。

A、0-14岁

B、20-29岁

C、50-59岁

D、70-79岁

7.管理者要有效地作出决策,必须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思考框架去迅速掌握正在发生的危机的实际情况,并迅速地进行评估。

8.面对层出不穷的危机事件,最为关键的就是建立核心的(),专门应对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

A、稳固政权

B、应急指挥机构

C、危机处理预警系统

D、危机管理综合协调机构

9.下列工作属于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的工作是()。

A、控制发病病人

B、保持水和食物的清洁

C、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

D、隔离传染病密切接触者

10.在运用目标激励法时,应当注意的问题是()。

A、目标的设定要对人具有吸引力,包括物质利益和精神需求两个方面的吸引力,要和个人的尊重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B、目标要明确,要有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的要求,要尽量客观化和具体化,既有工作量的要求,又有质的要求

C、目标要适中,目标应当是可以实现的,但也必须经过一番努力才能达到

D、要把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结合起来,把长期目标加以分解,划分为一些分步的目标,既有总的目标,又有阶段性的目标,二者是紧密结合的

11.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列选项不属于科学的态度的是()。

A、尊重事实,反对主观

B、尊重理性,反对偏激

C、根据事实,加以遐想

D、尊重规律,反对臆想

1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都有其特点和规律,对其监测要根据其特点进行。

13.突发事件的预警级别的划分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制定。

14.为使预防为主的方针能得到很好的落实,我国实行了三级预防的措施,三级预防指的是()。

A、病因预防

B、发病预防

C、病残预防

D、病后预防

15.对于危机事件或状态的分析,可以从()考虑。

A、事件的延展性

B、事件的危害程度

C、事件的影响方式

D、事件的影响范围

16.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制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A、指挥中心

B、人才储备计划

C、物质储备运送预案

D、应急预案

17.高效运行的医疗救控体系,不仅包括医疗救治机构救治工作,还包括疾病控制机构的疫情控制工作。

18.社会心理现象是研究社会心理的主要内容,常见的社会心理现象有()等。

A、谣言满天飞

B、舆论、流言与恐慌

C、社会行为、习惯、习俗和陋习

D、从众与模仿

19.食物中毒血液样本采样应该()。

A、无菌穿刺取静脉血3—5mL移入无菌试管中送检

B、无菌穿刺取静脉血2—3mL移入无菌试管中送检

C、无菌穿刺取动脉血3—5mL移入无菌试管中送检

D、无菌穿刺取动脉血2—3mL移入无菌试管中送检

20.通过科学监测迅速、准确地做出(),做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充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5****26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01003123500002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