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5年大学试题(法学)-刑法学考试近5年真题荟萃附答案.docx

2025年大学试题(法学)-刑法学考试近5年真题荟萃附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

2025年大学试题(法学)-刑法学考试近5年真题荟萃附答案

第I卷

一.参考题库(共80题)

1.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

2.张某(女,30岁)家庭住房困难。某日张某得知厂里要分房,找到厂长,要求分配住房时给予照顾。厂长说可以考虑,但要张某陪他睡觉。张某为了分到住房,就与厂长发生两性关系。该厂长的行为构成()

A、强奸罪

3.甲欲杀害乙,对象认识错误杀害了丙,甲的行为属于()

A、故意杀人罪

B、过失致人死亡罪

C、交通肇事罪

D、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

4.刑法的适用范围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5.不属于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是()

A、犯意表示

B、犯罪预备

C、犯罪未遂

D、犯罪中止

6.甲某因被害人乙某曾与其妻子吵架,而带领二人到乙某家中,质问乙几句之后,便当胸一刀,刺破心脏。然后又将乙某拖出房屋外,乙某倒地。甲某等人见状未予理会,径自离去。()

A、甲某构成故意伤害罪

B、甲某构成故意杀人罪

C、甲某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D、甲某等人构成聚众斗殴罪

7.犯罪客体可分为一般客体、()、()三类客体。

8.甲用工业酒精兑制白酒出售,致1人死亡、5人失明。甲的行为构成()。

A、投毒罪

B、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C、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

D、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9.下列应负刑事责任的有:()

A、间接故意犯罪

B、直接故意犯罪

C、意外事件

D、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

E、不可抗力

10.过失犯罪和()不存在停止形态。

11.被()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12.王某因倒卖外汇于1995年9月被法院以投机倒把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修改后的刑法实施以后,王某提出申诉,理由是现行刑法无此罪名,要求改判无罪。法院应当如何处理?()

A、撤销原判,改判无罪

B、释放并给予国家赔偿

C、驳回申诉,维持原判

D、考虑到王某已服刑2年,改判为有期徒刑2年并予释放

13.丢失枪支不报罪,是指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在所持枪支被盗、被抢、丢失、被骗时不及时报告,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14.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时以外,都适用本法,这里的“领域”包括()。

A、领陆、领水、领空

B、我国的船舶、航空器

C、我国驻外使、领馆

D、外国驻我国的使、领馆

15.关于紧急避险的说法错误的是()。

A、紧急避险保护了合法利益,但是牺牲了第三者的利益

B、紧急避险所保护的利益大于所牺牲的利益

C、紧急避险的行为是无害的,因此符合法律规范

D、紧急避险实际上损害了合法利益

16.抢劫罪的主体必须是已满()周岁的自然人。

17.甲为杀乙而向乙的静脉注射大量空气,后甲反悔后将乙送往医院抢救,但乙仍然死亡。甲的行为应认定为()

A、故意杀人未遂

B、故意杀人既遂

C、故意杀人中止

D、过失杀人

18.刑法学是以刑法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19.甲某因为被工厂辞退,遂对厂长乙某产生报复杀人的恶念。随后用七管炸药制成三个炸药包,于某日下午到乙某家院内。见乙某正在睡觉,便先后点燃一个四管和二管炸药制成的炸药包,扔进乙某家房内,发生两次爆炸,均被乙某和其子躲过,仅炸坏一些家具物品。甲某的行为:()

A、构成故意杀人罪

B、构成故意伤害罪

C、爆炸罪

D、报复陷害罪

20.危害结果具有客观性

21.下列属于刑罚处罚方法的有:()

A、拘留

B、警告

C、罚款

D、拘役

22.下列关于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说法正确的()

A、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法不溯及既往

B、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事立法制定合理的刑罚体系

C、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罚与犯罪性质.犯罪情节和罪犯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

D、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在行刑中合理地运用减刑.假释等制度

23.自动停止犯罪的犯罪中止的特征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5****26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01003123500002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