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篇名本草撮要
书名:本草撮要
作者:陈其瑞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目录
篇名序一
内容:陈君蕙亭。吾浙振奇士也。居乡试文本不得志。乃去而以末秩试吏于吴中。仍落落寡所
合
。自少尝读黄帝书。能尽百药之性。以之疗人病辄效。意不欲私其能也。需次多暇。乃辑为
本草撮要一书。将传诸世。俾人人知药之所以中于病者。第不违其性。举一世可无疾痛痒
之患。官不足以济世。而托之医。其愿宏。其术精矣。余今年秋。始以吴中长吏之招。来襄
理学堂事。君稔之过访。袖出其书余。余懵于医。愿读其书。百药之情状洞若观火。
弥爽心目。因然有感于吾学堂之生徒。其贤者犹壮夫之不待药也。而世俗嚣张。狂诞之习
方盛。譬如时行厉。往往感人而易病。欲亟治之。而苦未得其药。君傥别有肘后之秘。能
惠我以为生徒疗者乎。今学堂生徒。将储为他日疗国之医者也。生徒之病。必先疗而后可以
言疗国。君果别有术焉。盖即视此书例亦一一条举。夫药之中于病者。而更有以我乎。
\x光绪辛丑腊月之望鲜民张预谨书于吴门中西学堂之东书楼下\x
目录
篇名序二
内容:医师之用药。犹大将之用兵。兵不得力。将罔克成功。药不得力。病罕有起色。行军辨
主客
要害。用药分君臣佐使。医门多疾。未有药性不明而能着手奏效者也。神农本草经尚已。李
时珍纲目。粲然大备。而恒用之药不过数百味。不用则失传。存其名而无其物。近有本草备
要。本草从新二书。盛行于世。而繁简失当。主治之法。与前贤不相吻合。识者讥焉。吾友
平邑陈君蕙亭。儒而医者也。衙官屈宋与余需次吴门。朋簪宾榻。昕夕晤对者有年。省垣设
官医局。蕙亭董其事。活人无算。临症疗治之暇。手辑本草撮要一书。其自序云。以药为经
。以方为纬。视备要略增。视从新稍减。见者以为善本。劝付梓以广其传。余辞官养。日
坐经卷药炉之侧。略知医理。以视蕙亭之用药如用兵。学有专精益瞠乎后矣。
\x光绪十有三年丁亥暮春之月系姓愚弟翰芬撰\x
目录
篇名序三
内容:本草曰古经以下。代有增订。惟考核精详简明切要之善本。卒不可。予友陈君蕙亭。
浙东
平湖之望族。文行藉藉。庠序间少年。因不得志于帖括。值匪不靖。游幕雍梁。以笔墨
办军务。为当道所器重。中年后以巡宰需次吴门。与予在医局。朝夕从事。十有二年。以手
辑本草撮要两册见示。言简而明。药约而备。洵医林之捷径。后学之津梁也。倘付之手民。
公诸同好。俾习医者置之案头。便于检阅。即不习医者亦置一编。备为触寒冒雨之需。却病
摄生之助。斯功正未可量。又岂仅在医局施诊而已哉。予于陈君有浓望焉。因缀数语于简端
。
\x光绪十九年中秋后五日山右灵石李镜涵书\x
目录
篇名自序
内容:余质愚鲁。明知学医非有记性悟性。断不能洞悉精微随机应变以疗人疾。无如嗜医之心
已历
三十余年。未尝或倦。因之博采古今各大家所着方药。删繁就简。注于每药之下。某药某味
某性。入某经专治某病。与某药同用治某病。并将治某病。宜生用熟用。炙用炒用。研用独
用。以及某药与某药。相佐相恶。相畏相反。相须相杀。逐一注明。不加臆说。现值医局从
公之暇。次第录成。置之案头。以便查阅。聊资记性悟性之不足。若云借此已能洞悉精微随
机应变以疗人疾。则吾岂敢。
\x光绪十二年六月既望当湖陈其瑞蕙亭识\x
是编之辑。亦犹杨氏之钩元约。刘氏之本草述。而剃其繁芜。但初不知有钩元之刻。迨
辑成
后。始得而读之。不意拙辑竟如复剃钩元繁芜者。抑亦奇矣。目次因水火土部。未能与草木
等部一律。故附卷尾。药品比备要略增。较从新稍减。主治悉遵经旨。体裁无异钩元。以药
为经。以方为纬。撮其大要。亦可举一反三。若欲必究其全。则自有诸家书在。(蕙亭又笔)
目录卷一草部
篇名【黄】
内容:味甘微温。入手足太阴经。功专益气。得当归、活血。得白术、补气。得防风其功
益大
。得滑石、白糖煎服。治洞泄完谷不化神效。合人参、甘草、生姜为保元汤。治痘虚不起。
或加芎、官桂糯米助之。生凉炙温。生用或酒炒达表。蜜炙补中。盐水炒补肾。茯苓为使
。恶龟甲、白藓皮。畏防风。气旺者禁用。阴虚者宜少用。
目录卷一草部
篇名【甘草】
内容:味甘平。入足阳明。通行十二经。功专解毒。生泻熟缓。甘和温补。得桔梗清咽喉
。得大豆为甘豆汤。解百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