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中秋节的广播稿5篇
徐:秋江潮水连海平,
大:海上明月共潮生,
严:花好月圆人团聚,
小:祝福声声伴你行。
徐:亲爱的听众们,大家下午好,这里是《中秋节特别节目》,我是徐雪傲,
我是李聪聪,我是严国钊,我是李科溶。
首先我祝愿大家:中秋快乐!
大:今天呢,非常高兴可以和大家一起度过这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在这里,
我祝愿所有的老师们:心情如秋高气爽!笑脸如鲜花常开!愿望个个如愿!中秋
快乐!
严,小:我们也祝愿所有的同学们:
严:心愿、祝愿、如愿、了愿。
小:心到、想到、福到、运到。
严,小:天天好心情!
徐:一段好听的音乐过后,让我们一起走进,中秋佳节。
徐:欢迎回来《中秋节特别节目》,说到了中秋节,就要考考各位了。
严:嗯?什么问题?快说来听听吧。
徐:不要着急嘛,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节与春
节、清明节、端午节共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那你们知道中秋节的来历
吗?
大:当然了,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
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
节”、“八月会”;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
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
“追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中秋节的盛行始于
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关于中秋节的起源,
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以及古代秋报拜土地
神的遗俗。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
1
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徐:嗯,你说的都很对,中秋的来历还有很多很多的,后来呢,我国为了传
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
日,该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已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了。
严:嗯,看来中秋节的来源是非常丰富了,毕竟我们是有五千年历史的泱泱
大国了,在这个漫长的才长岁月里呢,也同时产生了非常丰富的中秋节的风俗习
惯了,比如说中秋祭月,文人赏月,民间拜月,中秋宴俗,玩花灯,舞火龙等等
一些风俗习惯,接下来就让我们为大家介绍几个风俗习惯,首先为大家介绍的是
中秋祭月,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
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
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
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
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
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小:还有文人赏月,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
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
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
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
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
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
晓”。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在这些赏
月的名作中,最著名的当属苏轼的《水调歌头》了,文中这样写道: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
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
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
婵娟。
徐:嗯,知道的挺多,读的也不错嘛。
小:谢谢夸奖!我还知道很多习俗呢。
2
徐:哦?说来听听吧。
小:好的,中秋的习俗还有民间拜月,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
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明清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