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端午节发言稿【三篇】
【一】
尊敬的各位朋友们:
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即将到来,在此佳节来临之际,我
祝所有朋友们节日快乐,合家幸福!
端午节节日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每年的固定日,共同举行
的仪式或庆典。全民认同并参与,一年一度,周而复始。
我国的传统节日,丰富多彩,源远流长,蕴涵中华五千年
传统文化,影响广及东方,乃至世界。中国的节日文化,具
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感召力。
中国节日,从元日到除夕,计十四个,其中最盛大的节日
是端午、中秋、年(春节)三节。
端午节起源,传说多种。五月正值仲夏,端即初,端午既
初五,古人俗重五日。又当夏至,汉初定五月五为节日,为
逐疫辟邪。唐宋时称为端午?五\午相通),别称端阳节、重
午节。包粽子、赛龙舟成为端午节中国两大民俗。
五月五日又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殉国之日。每逢此日,
屈原家乡人民以竹筒盛糯米,投江中纪念屈原。后演变用竹
叶或苇叶代替竹筒并系以彩绳,即粽子。于是,端午节包粽
子纪念屈原,为广大人民所认同,两千年来,代代相.
传,延续至今。
屈原(前340—前278)名平,字原。任楚国左徒,世称三
闾大夫。他对内主张举贤任能,改革弊政;对外主张联齐抗
秦,兴邦强国。因遭谗臣嫉谤,被楚怀王蔬远,后又放逐湘
沅,虽辗转艰辛,仍忧国忧民。闻秦军攻破郢都,忧愤交加,
投泪罗江以殉国难。屈原心系国运民生,是爱国爱民的贤臣,
又是中国历史上位伟大诗人。一生写下《离*》、《九章》、《九
歌》等二十余篇诗歌。屈原诗歌表现出强烈爱国精神,具有
巨大艺术魅力,是高度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是中国
古典文学遗产中的瑰宝。屈原和他的学生作品结集《楚辞》。
《楚辞》与《诗经》并称中演讲稿国古典诗歌璀灿星空中
双子星座。
屈原代表作《离*》,是中国首长篇抒情诗,表达诗人忧国
忧民眷恋故土的深挚感情和忠诚正直追求光明的高尚品质。
《离*》诗句优美,想象丰富,开中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创
作手法之先河。诗如其人,屈原的崇高精神和屈原诗歌的高
度思想性和艺术性,哺育着中国一代又一代诗人和文学家。
屈原热爱祖国,关怀人民,忠诚正直,信守芳洁,追求光
明,舍生取义。他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屈原精神就是表
率万世、积厚流光的中华民族精神。
古往今来,端午节纪念屈原,弘扬民族精神,抒发爱国
情怀,已成华海内外华夏儿女的共识,这就赋予端午节爱国
主义情结,既端午情结。
【二】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终人散空
愁暮,招屈亭前水车注。”刘禹锡这首《竞渡曲》记叙的是
沅江一次赛龙舟的活动。端午节,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
洒白酒,龙舟下水喜洋洋。这些,都是曾经端午节上最热闹
的活动,传统节日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文化遗产,是民族的
精神家园。春节、端午、中秋节已经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
彰显着全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中华民族分布如此广
泛,却能保持强烈的民族认同感,相当程度上得益于节日民
俗的存在。这些节日已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共同节日,
体现着共同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在端午节——到来之际,
我们更应该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节日。XX年,韩国将端午节
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遗产;XX年,端午节被正式认
定为韩国的非物质遗产。用骇人听闻来形容这个消息或许有
些言过其实,但至少它发人深思。祖先遗留下来的传统却成
了别国的珍宝,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内心又会作何感想?
无庸讳言,这些年来,我国的传统节日,似乎总离不开吃。
端午节吃粽子,清明节吃青团,元宵节吃汤圆,中秋节
吃月饼,春节更不在话下——大鱼大肉让你吃到不想吃。农
耕社会对饥饿的恐惧,形成了我国传统节日最鲜明的风俗—
—吃。如今,满足了温饱需求的人们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
么时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传统节日的吸引力一下
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我们肩负着老师和家长的殷切期望,面对如此的现状,我
们不能无动于衷;复兴中华文化,我们责无旁贷。我们或许
无法改变端午节已被韩国申报的事实,但我们可以用中国传
统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来勉励自己。在继承传统文化方
面,我们守着“聚宝盆”却不善于保护和挖掘。比如文字,
当代青年有几个熟识并能运用繁体字?连文字都不认识又如
何了解古代文化?再比如造纸,我国造纸工业化生产的结果
是传统手工业的流失,许多高质量的宣纸要到日本或韩国才
能买到,他们不但继承了我们的传统造纸技术,还有新的发
展。就拿端午节来说,它已融入各个临近国家的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