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湖南省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8 诗歌鉴赏(,含答 .pdf

湖南省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8 诗歌鉴赏(,含答 .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08诗歌鉴赏

2021··

(湖南永州市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语言朴实自然,辞浅情深,情景交融,哀婉动人。

B.颔联交代时令,点明主旨,“月是故乡明”实写眼前明月,抒发了思乡之情。

C.颈联中“有”与“无”对比鲜明,绵绵愁思中夹杂对生离死别的焦虑和不安。

D.尾联将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表现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2.诗题有“月”,诗人却没有直接从月写起,那么诗中前两句描写了什么景物?有什么作用?

【答案】

1B

2.描写了鼓声和雁声。点明了月夜的背景。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烘托了诗人孤寂凄凉的心情。

【分析】

1.

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月是故乡明”是“虚写”,不是“实写”。故选B。

2.

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并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诗句“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作者没有从月夜写起,

而是抓住“戍鼓”“雁声”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通过叙写自己的所见和所闻,既交代了月夜的

背景,渲染了一片凄凉肃杀的景象,在戍楼上的鼓声和失群孤雁的哀鸣声的映衬之下,烘托了诗人孤寂凄

凉的心情。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2021··

(湖南长沙市中考真题)过山农家

顾况①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③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注释]①顾况(727-815),唐代诗人,他提倡质朴淳厚的诗风,其诗清新自然,注重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

疾苦。②板桥:指横跨山溪的木板桥。③嗔:责怪,埋怨。④焙茶:用微火烘烤茶叶,使返潮的茶叶去掉

水分。

3.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按走访顺序,依次选取了山行途中、到达农舍、参观焙茶等镜头。

B.“莫嗔”二字,从山农请客人不要责怪被烟熏的口吻中,表现了山农的爽直性格。

C.“却喜”二字,道出了山农对雨后天晴,能翻晒谷子的喜悦。

D.作者写出了亲自参加山乡养鸡、焙茶、晒谷等劳动的感受,表达了对劳动的喜爱。

4.抖音微视频是当今很火爆的一种表现形式,小文同学想将这首诗歌前两句的意境,用抖音微视频的形式

表现出来,请帮她完成下面的脚本。

抖音脚本(部分)

画面内容画面声音预期表达效果

板桥人渡泉声山溪、木板桥、诗人①_________山间的幽静和诗人的心旷神怡

茅檐日午鸡鸣茅屋、阳光、人、鸡悠长的鸡鸣声②_____________

【答案】

3D

4.①潺潺的流水声②田园的悠闲和诗人的闲适自在

【分析】

3.

D.“亲自参加”有误,诗人并没有亲自参加劳动,而是参观农家人劳动。故选D。

4.

考查对诗歌内容和主旨的赏析。

①“板桥人渡泉声”意为:走上板桥,只听桥下泉水叮咚。诗中画面的声音是潺潺的流水声。“泉声”的

“声”字,写活了泉水,反衬出山间的幽静。

②“茅檐日午鸡鸣”意为:日过正午,茅草房前公鸡啼鸣。这是作者穿山跨坡来到农家门前的情景。鸡鸣

并不新奇,却使深山中的农舍顿时充满喧

文档评论(0)

知行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喜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