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南通市导游词.docx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33

目录

TOC\o1-3\h\z\u江苏省南通市导游词 2

一、江苏省南通市南通博物苑A导游词 2

二、江苏省南通市南通博物苑B导游词 5

三、江苏省南通市军山导游词 8

四、江苏省南通市水绘园导游词 10

五、江苏省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导游词 13

六、江苏省南通市中国珠算博物馆导游词 15

七、江苏省南通市城市绿谷导游词 17

八、江苏省南通市南通城市博物馆 20

江苏省南通市导游词

一、江苏省南通市南通博物苑A导游词

尊敬的各位考官!您好!我是01号考生,我已经准备好了,可以开始了么!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南通市南通博物苑参观游览。我是大家的导游员小赵,我很荣幸陪同大家一起参观游览,下面将由我来为大家讲解南通市南通博物苑。

今天我们将要去参观的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座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南通博物苑,位于南通城东南濠河之滨,它是由清末状元张謇先生于1905年创办的。话说啊,当年先生创办此苑的宗旨呢,是希望世人认识更多的草木鸟兽。所以南通博物苑的珍稀植物特别多,而且许多都是高龄。南通博物苑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之一,国家4A级景区。如今,南通博物苑已经成为南通的象征性景点之一。今天,我们将一起参观诗壁、新展馆、巨鲸天韵、南馆、中馆、国秀坛、濠南别业。好了,说着说着,我们的旅游车已经到达了,请大家收拾好随身行李,随我一起下车,开始我们的南通博物苑之旅吧。我们先来观看诗壁。

大家知道,张謇曾多次上书呼吁清政府兴办博物馆,由于不被重视,张只能在家乡率先实践,历史让张謇成为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开山第一人,南通博物苑成为十国博物馆事业的发祥地。当年博物苑初成,张謇曾欣然赋诗《营博物苑》,诗是这样写的:“濠南苑囿郁璘彬,风物骈骈与岁新。证史匪今三代古,尊华是主五洲宾。能容草木差池味,亦注鱼虫磊落人。但得诸生勤讨论,征收莫惜老夫频。”

现在,在我们面前的是江海古韵——南通古代文明陈列。南通东临黄海,南临长江,是江海摆退后形成的冲积平原,我们将用文物、图片和多媒体的形式向您展示江海文化的独特魅力。江海沧桑,展示南通地区早期先民活动的起源;盐棉兴邑,展示最影响本地历史的两项经济活动:盐业与棉业城镇肇基,展示城市的形成与各时期的变化;文华逸韵,展示独有和极富特色的江海文化。

下面我们来参观馆珍遗韵一一南通博物苑馆藏文物陈列。

张謇先生除了身体力行地为博物苑捐赠藏品外,还利用他广泛的人脉和崇高的社会地位,亲拟启示向社会征集文物。张謇以自己的行为感召了师友亲朋和社会各界,很快,博物苑获得了一大批社会名流捐赠的文物,同时,张謇先生还通过采集、购买等多种途径丰富了馆藏。百多年来,博物苑历经风雨,几代博物苑人秉承张謇先生的文物征集思想,孜孜以求、踏实勤奋,现在的博物苑已收藏文物近五万件。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巨鲸天韵——江海鲸类生物资源专题陈列。江海之滨栖有国家重点保护珍稀动物及其他众多的生物种群。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南通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这个展厅的陈列传承张先生的办苑宗旨,反映南通地方自然资源,展出博物苑历年来收集珍藏的各类动、植物标本。特别是鲸鱼标本,是游客科普的一个窗口。

新馆的展厅我们已经参观完毕,现在就随我看一看老馆的“南馆”与“中馆”。我们首先参观“南馆”。“南馆”建于1906年,又被称为博物楼,它可是当年博物苑最大的陈列室。当时这里楼上陈列历史文物,楼下陈列动、植、矿物标本。门外建有古像亭,用于陈列石刻塑像。室内与室外陈列相结合,也是我们南通博物苑的一大特色。那我们博物苑的藏品都来自哪里呢?这啊,主要靠张謇先生的不懈努力。他不仅将自己私人的收藏全部捐献给了博物苑,而且还依靠他的交流和影响亲自参与征集。另外我们苑藏的各种动植物标本除了征集外,大量的还是我们本苑自己制作的。

现在,在我们右手边的便是中馆了,中馆周围环境清幽,花卉植物众多,中馆始建于1906年,是我们博物苑内最早的一个馆,门前有两个小石狮,当时的中馆只是一个三间的平房,称“测候所”,即气象台。从1909年的正月初一开始,测候所逐日在地方报纸上登载所测的气象报告。1941年测候所迁至南通农校,这里便改名“中馆”。张謇先生亲自题写了中馆牌匾,在篆书“中馆”两字之侧还有行书小字题语:“中国金石至博,私人财力式微,搜采准的务其大者。不能及全国也,以江苏为断;不能得原物也,以拓本为断。”道出了张謇先生在搜集金石文物上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主张。

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国秀坛了。“国秀坛”集中了全国各地的名石名花,是张謇先生当年重点经营的一处景点。国秀坛的外围种植着密密的竹林。走过蜿蜒幽深的竹径来到坛中,一块玲珑剔透的景石在其他花石的衬托下显得十

文档评论(0)

janus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