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演讲稿2020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珍惜传统节日,弘扬传统美德。
五千年的斗转星移孕育出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历史的背影虽已
渐行渐远,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却传承至今,散发着永恒的魅力。
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被保留到现在。然而,一
个严峻的现实正摆在我们面前,近年来“洋节热”现象层出不穷,
而许多人对我们的传统节日却有些冷漠,了解甚少。2005年11月
2xx日,韩国成功申请端午节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消息传
来,举国震惊,但同时也为我们敲响了抢救中国传统文化的警钟。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节日,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情怀,源远
流长的民族文化是民族的自豪和心结。xx月xx日,是今年的清明
节,国家将其定为法定节假日的意义并不是简单的放假休息,而是
通过扫墓、祭拜等活动来追忆祖辈,传承文明,弘扬美德,从而使
我们更加珍惜先辈已为我们创造的美好生活,心怀感恩,继往开来,
奋力拼搏。
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的瑰宝,是中华文明给予我们每一位炎黄
子孙的宝贵财富,不要等它湮没在时代的潮流中才追悔莫及。今年
春节以来,中国大江南北都在发起“光盘”行动——吃“光”你
“盘”子里的东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作为未来社会的栋梁,
我们南中学子更应多了解传统文化,并有责任坚守传统文化的阵地,
时刻牢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为此,我号召全体师生:从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节约水
电,珍惜粮食,爱护公物,用实际行动来弘扬祖国的传统美德,真
正做到“勤以修身,俭以养德”。最后,让我们以男生公寓楼的对
联共勉:日新其德仁智修双,三省吾身知行合一。
谢谢大家!
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要演讲的内容是保护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它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
的历史,在昨天我们刚愉快地度过了这个法定节假日,但不知道大
家是否还记得在得知韩国端午祭在2007年11月25日申遗成功时的
愤慨。中国五千年的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竟被他国争先抢夺,亦
或跃跃欲试。从“端午祭”申遗到“汉字之争”,“中医之争”,
再到近期的“风水之争”,文化摩擦在中韩坊间蹭出不少火花,而
结果,绝大部分,中国的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都被韩国成功申遗了。
中国人在责怪韩国人的恬不知耻的剽窃行为时,是否有理性地看
待这一系列事件,反省自己呢?遥想当年,中国软弱,帝国主义侵
占中国领土,如今韩国的一些政客正在大规模抢占中国文化时,有
一些从洋媚外的人正在风风火火地哈韩,韩国的二流肥皂剧和服饰
潮流都备受国人的追捧。还没有到12月25日,大城市的各大商场,
甚至政府出资在筹备平安夜、圣诞节,很多年轻人不知道中国古老
而美丽的七夕节,却很早就翘首以待2月14日的情人节,或许现在
就不奇怪为什么韩国可以一直申遗成功了,不要老是怪罪于政府的
无能,也不要怪罪于韩国的无耻,因为是我们自己把我们的文化丢
弃了。
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盲目的愤怒,而是要自己首先重视自己
的东西,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一直对祖国的文化保有高度的热情。利
用各种媒介,多多的宣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对国人从儿童
时期起就教导他们重视,让更多中国人重视自己的传统文化,而非
盲目吸收别人的东西。政府也应该重视传统文化,重视“抓精神文
明建设”的起步。加大传统文化在民间的教育宣传。这种高度重视
的意识,从官府传递到民间,从我们这一代传递到下一代,我们国
家的文化还会丢吗?小小韩国还可以这样张扬跋扈却可以屡屡得逞
吗?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让我们刻苦学习,顽强拼
搏,时刻准备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在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赏中秋明月,扬中
华文化。
漫漫历史长河中,伟大的祖国母亲孕育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
诗词曲赋是她柔光轻泛的双眸,国画、书法和曲艺展现出她曼妙的
身姿,而传统节日更是描绘出她灵动飞扬的神采。
《周易》有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
下。”文化成就了民族的崛起。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每个节日都是文化的载体。两天
后,我们将迎来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节。同
学们,可如今,中秋节对于我们的意义又到底是什么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清版)DB13∕T 5769-2023 钢丝编织隔离栅应用技术导则.pdf VIP
- 和美乡村建设工程监理细则.docx VIP
- 和美乡村建设工程监理工作总结.docx VIP
- 生命体征生命体征测量.ppt VIP
- 2024年9月28日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工作者考试《综合能力测验》真题及答案.docx VIP
- GBT 15781-2015 森林抚育规程.pdf
- (正式版)D-L∕T 448-2016 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docx VIP
- 第二章坐标系统和时间系统.ppt VIP
- 顺河场镇中心学校食堂环境卫生方案.doc VIP
- 【国家标准】GBT 20828-2015 柴油机燃料调和用生物柴油(BD100).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