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小儿推拿概述.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小儿推拿被称为“以手代针之神术”,已经有2500数年历史,是在明清时期形成独立体系的一门临床医学,又称小儿按摩。是老式中医推拿的重要构成部分。它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根据小儿特殊的生理病理特点,在其体表特定的穴位或者部位施以手法,具有通经络、调气血、行阴阳、调脏腑的作用,可到达防病、治病、提高免疫力、助长益智的目的。合用于0-12岁小儿,年龄越小,效果越好。;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机体的五脏六腑、气血津液、筋肉骨骼等形态构造和生理功能均处在幼嫩阶段,尚未发育成熟完善。古人谓之:“稚阴稚阳”。

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小儿机体虽幼嫩,却有蓬勃的生长能力。从脏腑功能、体格、智力等方面均不停向着完善的方向发展,如同旭日初升,草木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古人称之为:“纯阳之体”。;1.脾常局限性、饮食易伤;

2.肺常局限性、风邪易侵;

3.肾常虚、肾精未成;

4.肝常有余、肝风易动;

5.心常有余、心神易惊;;小朋友病理特点;;小儿推拿适应症;小儿推拿注意事项;小儿推拿注意事项;【轻而不浮、快而不乱、平稳扎实、作用深透。取穴精确、操作认真、手法纯熟才能到达“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

小儿推拿切忌用力,带动皮下组织即可,一般每分钟180-200下。;;;2、揉法;3、摩法;4、捏法;本法具有调和阴阳,

健脾和胃,疏通经

络,行气活血,镇

惊安神的作用。

此法常用作小儿保健,

增进食欲,强健体质。;特点:

1、形态——点状、线状、面状。

2、分布——大多数在头面和四肢(尤其双手)

3、联络——散在的,没有经络样的联络。

4、理论——初步的、朴素的、部分的,尚未连贯成系统。(直接来源于实践)。;穴位图;五经穴特点;1、脾经

部位:拇指的桡侧,由指端至指根

操作:由指端推向指根为补脾,由指根推向指端为清脾。

功能:补脾:健脾壮气血;清脾:脾胃去湿,泻火。

;2、胃经

部位:大鱼际赤白肉际。由腕横纹至拇指根横纹处。

操作:由腕横纹推至拇指根为清胃

功能:清胃热,降脾胃上??之浊气,消食,进食。;3、肝经

部位:食指指面,由指跟至指端成一直线。

操作:由指根推向指端,为平肝(清肝)

功能:平肝熄风,解热镇惊,舒肝郁,除烦躁。;4、心经

(临床不做此穴)

部位:中指指面,由指跟至指端

操作:由指根推向指端,为清心火

功能:清心火,补心血,利小便;5、肺经

部位:无名指指面,由指跟至指端

操作:由指根推向指端,为清肺,由指端推向指根为补肺;往来推之,为清补肺

功能:清肺-温肺止咳解表;补肺-益气固表;清补肺-温肺化痰;6、肾经

部位:小指指面,由指根至指端。

操作:由指端推向指根为补肾。

功能:补肾益脑。止虚火;7、大肠

线穴

位置:食指桡侧缘,自食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

操作:从食指尖直推向虎口为补,称补大肠;反之为清大肠

功能:涩肠止泻,泻火通便,调理胃肠气机;8、小肠

线穴

位置:小指尺侧边缘,自指尖到指根成一直线

操作:从指尖推向指根为补,反之为清,称清小肠

功能:清利湿热,引火下行,泌别清浊;9、板门

面状穴

位置:手掌大鱼际平面

操作:指端揉,称揉板门或运板门

功能:消食导滞,调理脾胃,除胀气,止呕。;10、四横纹短线状穴

位置:掌面食、中、无名、小指间关节横纹处

操作:拇指甲掐揉,称掐四横纹

功能:消胀散结,调和脾胃。;前臂三穴;位置:前臂桡侧,阳池至曲池成一直线

手法: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指指腹自腕推向肘,称推三关

功能:培补元气,助气活血,温阳散寒,发汗解表。;位置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成一直

线。

手法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推向肘,称清天河水。

功能:清热解表,安神除烦,泻心火,利小便,化燥痰;位置:前臂尺侧,阴池至肘成一直线。

手法:用拇指面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称退六腑。

功能:清实火,退高热,除热痰,凉血解毒;1、足三里

(4岁以上宝宝使用)

位置:正坐曲膝垂足,由外膝眼(膝盖外下凹陷处)直下3寸(或四横指),距离胫骨约一横指的地方

操作:按揉足三里。50~100次

功能:调和脾胃,消食导滞,疏风和血调中理气导滞通络,扶助正气,强健身体。;2、三阴交

位置: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操作:按揉三阴交。100~300次。

功能:通血脉,活经络,健脾胃,助运化,疏下焦

主治:遗尿,尿潴留,惊风,腹痛等,通血脉、活经络、疏下焦、利湿热、通调水道,能健脾胃、助运化。;3、涌泉

点状、线状结合穴位

位置:将五个足趾屈曲,在足掌心前面正中可出现一种凹窝处就是本穴。

操作:

文档评论(0)

celkhn03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