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探寻大师杜甫欢迎大家参加《探寻大师杜甫》的课程。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称为诗圣,其作品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这次课程,我们将深入了解这位伟大诗人的生平、创作特色及其作品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杜甫的一生历经多舛,从少年时期的文学天赋到晚年的漂泊创作,其诗歌犹如一面镜子,映照着唐朝社会的兴衰和百姓的疾苦。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的世界,感受他的忧国忧民之情,体味他丰富的人文情怀。
目录杜甫的生平早年生活、青年时期的游历、困守长安期、安史之乱与漂泊生涯、晚年创作高峰杜甫的诗歌风格与成就诗史之称、现实主义特色、律诗与古体诗成就、多种诗歌类型赏析杜甫的文学地位与影响对后世诗坛的影响、国内外研究概况、杜甫精神的当代价值
杜甫生平概览1公元712年杜甫出生于河南巩县,祖辈有文学传统的官宦家庭2735-744年青年时期四处游历,拜访名士,结交李白等诗人3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杜甫经历国家动荡与个人漂泊4757-758年短暂在朝为官,担任左拾遗,创作三吏三别等名作5759-765年寓居成都草堂,文学创作进入成熟期6770年在湖南湘江漂泊途中去世,享年59岁
早年生活(712-735年)出生公元712年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出身于有文学传统的家族童年学习幼年早慧,七岁能作诗,博览群书,打下深厚的文学基础少年创作十五岁时已能写出优美的诗篇,展现出非凡的文学天赋杜甫的早年生活深受家庭文化熏陶,其父杜闲也是一位诗人,给了他良好的文学启蒙。据传,年幼的杜甫就能背诵大量古籍,对《诗经》《楚辞》等经典作品有深入研究,为他日后成为伟大诗人奠定了坚实基础。
杜甫的家族背景1杜甫唐代伟大诗人2杜闲(父亲)中唐诗人,曾任县令3杜审言(祖父)初唐著名诗人,官至膳部员外郎4杜依艺(曾祖父)隋朝官员,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杜甫出身于世代文学家族,其家族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祖父杜审言是初唐著名诗人,曾与沈佺期、宋之问等齐名,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这样的家庭环境为杜甫提供了优越的文学熏陶条件。虽然杜甫的家族有着辉煌的过去,但到了杜甫父亲这一代,家族势力已经衰落。杜甫的父亲杜闲虽然也有文学才能,但仕途并不顺利,只做过几年的县令。这种家族由盛转衰的经历,对杜甫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
童年趣事:抓周与神来之笔抓周故事据传,杜甫周岁时举行抓周仪式,面对各种物品,小杜甫毫不犹豫地抓起了笔和书,展现出对文学的天然亲近。这一童年趣事被后人广为传颂,被视为其文学天赋的早期表现。神童轶事五岁时,杜甫就能背诵《诗经》等经典,七岁能作诗,常常有出人意料的神来之笔,让家人和当地文人惊叹不已。这些天赋异禀的表现为他赢得了神童的美誉。启蒙教育杜甫的父亲和祖父十分重视他的教育,不仅亲自教导他读书写字,还聘请当地名师指导。在这种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中,杜甫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掘和培养。
少年杜甫的文学天赋广泛阅读少年杜甫博览群书,对《诗经》《楚辞》等经典作品以及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都有涉猎,奠定了深厚的文学基础。诗歌创作十五岁时已能写出格律严谨、意境优美的诗篇,展现出非凡的文学天赋和创作热情。文学交流年少的杜甫常与当地文人学士交流诗文,他的才华受到赞赏,这些早期的文学实践为他日后的创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青年时期的游历(735-744年)北方之行游历幽燕(今北京、河北一带),领略北方风光吴越之旅南下江南(今浙江、江苏一带),体验江南水乡风情齐赵之游游历齐赵(今山东、河北一带),访名胜古迹交游广阔结识各地文人雅士,开阔视野,丰富人生经验二十多岁的杜甫离开家乡,开始了长达十年的游历生活。这段经历使他有机会观察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和社会状况,亲身体验了唐朝各地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差异,为他日后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在游历过程中,杜甫广泛接触各阶层人士,了解民间疾苦,这为他后来成为一位关注现实、忧国忧民的诗人奠定了基础。同时,他还结识了许多当时的文人雅士,包括李白在内的著名诗人,这些文学交流极大地促进了他诗歌艺术的成熟。
与李白的相遇(744年)相遇场景公元744年,32岁的杜甫在洛阳与李白相遇。当时李白已是盛名诗人,而杜甫尚未成名。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开始了一段珍贵的文学友谊。据传,他们在洛阳酒楼畅饮交谈,李白对杜甫的才华赞赏有加。这次相遇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相互影响李白豪放飘逸的诗风和洒脱不羁的个性给杜甫留下了深刻印象。杜甫曾多次在诗中表达对李白的敬佩之情,如《梦李白》《冬日有怀李白》等。虽然两人性格迥异,但都对彼此的才华怀有敬意。这种互相欣赏的关系对两人的创作都产生了积极影响,也为后世留下了诗仙诗圣并称的美谈。
困守长安期(746-755年)入都赶考公元746年,杜甫怀抱科举梦想进入长安,希望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科举失意多次参加进士考试但均未成功,生活日渐艰难坚持创作虽然仕途不顺,但杜甫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