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钢轨探伤——钢轨探伤管理
目录CONTENTS123组织管理探伤作业管理作业安全管理
01组织管理
一、组织管理1.机构原铁道部钢轨探伤主管部门负责全路钢轨探伤管理工作。铁路局工务处负责全局钢轨探伤的组织管理工作,负责钢轨探伤技术和设备的管理。铁路局工务检测所应设钢轨探伤管理组。工务段、桥工段、工务机械段应根据工作任务设探伤生产机构。
一、组织管理2.人员铁路局应设专业技术人员主管钢轨探伤工作,工务段、桥工段、工务机械段应设专人负责钢轨探伤工作。
一、组织管理要按照GB/T9445和《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加强对探伤人员的技能培训、鉴定和考核。执机人员必须具有I级或以上级别的探伤人员技术资格;Ⅱ级探伤人员应不少于探伤人员总数的50%。
一、组织管理(二)工作职责(1)制定铁路局钢轨探伤工作发展规划和各项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
一、组织管理(2)制定探伤设备包括钢轨探伤车、钢轨探伤仪、钢轨焊缝探伤仪、通用探伤仪以及相应的探伤器材等和相应检修设备的配置计划,负责小型探伤设备的选型。
一、组织管理(3)制定钢轨探伤作业标准,并督促、指导实施,做好钢轨伤损和断轨的分析、统计。
一、组织管理(4)制定探伤人员的培训、技术交流和技术比武计划,制定钢轨探伤车的运用管理办法及年度探伤计划。
02探伤作业管理
二、探伤作业管理(1)每日作业上道地点应与前次作业完毕下道处后退一根标准轨重复探伤。前次下道处上道处标准轨
二、探伤作业管理下道避车重新上道后必须退后2米重复检查。2m
二、探伤作业管理上道作业一般采用二台探伤仪分股并进,其间距不应超过50m。
二、探伤作业管理(2)探伤作业应遵循“接头(焊缝)站、小腰慢、大腰匀速探”的要领,同时对道岔、站专线有计划使用检查小锤进行手工检查。
二、探伤作业管理严格控制探伤速度。普通线路地段、道岔前后、长大桥、隧道地段不超2Km/h,无缝线路其他地段不超3Km/h,正线R≤600m曲线不超2Km/h。
二、探伤作业管理(3)探伤耦合水流位置根据现场线路情况置于适当位置,确保耦合良好,保证声能的传递。冬季控制好耦合水酒精含量,防止结冰。
二、探伤作业管理(4)钢轨焊缝全断面探伤时,应设专人防护。担任打磨、铲渣、除锈人员应戴上防护镜,防止发生人身意外伤害。
03作业安全管理
三、作业安全管理(1)在天窗点内探伤作业时应严格按正常行车作业进行防护,注意施工车辆及反向运行列车,确保人身安全。
三、作业安全管理(2)双线地段,邻线来车,本线瞭望条件不足2000米的地段,探伤人员必须下道避车,下道后应列队立岗迎车。两线间不得停留人员和仪器。
三、作业安全管理(3)在隧道内探伤时,应提前准备便携式照明设备,作业中掌握避车洞位置和洞内情况,随时做好下道避车准备,下道后人员和仪器同时进入避车洞。
三、作业安全管理(4)作业中遇来车下道后,人员、仪器、推水小车应撤到规定安全距离以外的位置。仪器应放置稳固,不得停留在两线间,不得侵入限界。(5)作业人员严禁在线路上接打电话(现场负责人除外)。
THANKYOU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