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杂谈时代变了,你还不变吗?.docxVIP

质量杂谈时代变了,你还不变吗?.docx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们是做质量的,但是也只是做事的,多年来我们一直茫然四顾,身边的良师益友虽多,可是谁也无法有效表述“质量是什么”;或者说,表述出来的,也无法说服我的心。

哪怕大师们的“圣经”,因为无法有效说服我,为什么呢?因为我发现每个人的观点都能够被推翻。

而我们回顾整个简短的质量发展史(或许不足百年),再代入每个人的观点,才能够看明白,···········其实每个大师都只是代表了他引领时代的关注点罢了。

质量起源于手工作坊并入集中大生产时代的变革中,大家都需要做出能用的东西,此时是卖方市场,“我说能用就能用爱买不买”,老板只在乎多赚钱少做点废品,这个时代呼唤“过程控制的数据化”和“越来越好”,那么道奇和罗明顺势而起,提出抽样统计;然后戴明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管理的规则——持续改进;对,无论怎么看,戴明的对质量的看法就是“改进、改进、持续改进……”。

可是,资本家不太愿意听从戴明那一套,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戴明在美国本土不吃香,直到多年后的日本人的工业化冲击美国市场的时候,才被翻旧账当作圣经膜拜;此时资本家的主流意识,依然是“天老大我老二,买东西的是老三”,那么资本家的主流意识就是“东西能用否?能用就卖掉”;于是乎朱兰、费根堡姆揭竿而起,创造性的提出【全面质量】概念,用来降低老板的工作压力;

同时,为了顺应资本家的需要,朱兰提出了的【适合使用】就是成了这个时代的质量观点。

工业化社会的发展是爆炸式的,终究一天,中高端市场趋于饱和了,开始有了竞争者,反大托拉斯的浪潮逐步提高,买方逐渐在市场上有了地位,他们开始追求性价比,日本发展了全面质量,造就了低成本汽车时代的诞生,一度成功冲击了美国的大汽车时代,迫使托拉斯们睁开眼睛看世界,发现……“咱们落后了”;怎么办?

毕竟底子还在,快点学吧,它们细细研究日本人,形成理论叫【精益生产】,其实还是‘持续改善’的翻版,结果发现群体意识多年的【适合使用】并不被市场所接受了,那么让理论回归一下全面质量管理时代吧……

此时的社会形态是,大家都讲究精细化的生产和管理,一切都要尽量控制成本和效率,质量这个东东先放一放吧。

工业化社会的市场,并不会随着资本家们的意识而转变,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促使市场重心出现变化,买方终于登上舞台,“不符合我提出的要求我就不要”;

为了赚钱,资本家们最会顺应时代的变化,打顺风仗才是最赚钱的不是?,那么【符合要求】就成了这个时代主流的观点,并被克劳士比顺势提出,它注重与强调双方对约定的执行程度;并在这个基础上,才能真正做到“零缺陷”理念和趋势。

随着大工业时代的进一步发展,现在市场的主流意识形态又是什么?大家都在研究,研究,再研究……但是资本家要赚钱,资本市场要运转,于是质量保障体系在几个超级大工业市场的引领下,大家一拍脑袋出来了---QS9000\ISO9000\TS16949……

在这里,它们必须对质量先下一个定义“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好么,变成“程度”了;就是说开始(向)下流无下限了……那么‘让步接受’也就成了被允许的存在了。

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产业和消费市场,终于打开国门,国外很多卖不掉的东西终于找到了宣泄口,无论怎么做都会有钱赚;结果,中国赶上了一个奇怪的质量认知发展末班车,却没有经历过多次的工业化大变革。

百花齐放的质量意识和认知,都有其来源和市场,都能够给资本带来利润,那么哪一个是正确的?哪一个是我们可以选择的?

对质量大师的盲目崇拜出现了,只要能够给资本家带来利润,谁都是新一代的质量“大师”,却都又很快的被掩盖住茫茫人海中;华山论剑的顶峰一般只有几个人,但是大时代却把很多人都送来上去,大家连脚都没地方放了,还论什么呢?

于是,我们又开始了习惯“外面的月亮就是圆”,一群身披XX跨国企业背景的人成了更新一代大师,XX企业的老板成功人士成了更新一代大师,XX有过几个成功背景的培训师成了更新一代大师……

从此以后,我们放弃了自我成长,和自我学习的土壤,总期望一步跨过所有的成长台阶,跻身于顶级群落中,却不知道我们其实一直需要在底层摸爬滚打慢慢的向中层走。

然后,我撤回来自己的眼睛和思绪,回归本源,我的质量认知是什么?似乎答案不是很明朗,我也仍在探索,但是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我开始有了一些‘悟’,像孵鸡蛋一样,逐步孵出一些奇怪的认知:

在一个民营企业,我们需要努力的说服老板和大家照章办事,此时的质量意识群体观点是能否赚钱,能否赚更多的钱,为此有一些损失和违规是可以容忍的,它们对待质量的看法是“满足要求”,记住是“满足”而不是“符合”,满足更关注客户的内心,是服务大于产品本身;

在一个国有企业,大家都遵守一个群体规则办事,质量意识群体观点是遵守约定俗成的规则,哪怕它是浪费最大的也在所不惜,赚钱是必然的赚多少是偶然的,它们对待质量的看法是“适合使用”,店大欺客的事情时有发生,

文档评论(0)

机械助理工程师持证人

从事品质十年工作,有自己编写的书,有丰富的管理经验,许多质量管理包资料,黑带,质量工具体系管理审核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01月23日上传了机械助理工程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