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_CACM 1227-2019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 骨痹.docxVIP

T_CACM 1227-2019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 骨痹.doc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11.020.10

C05

团体标准

T/CACM1127—2018

中医神志病临床诊疗指南围绝经期神志异常

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guidelinesforthe

diagnosisandtreatmentofmentaldiseases—

Perimenopausalmentaldisorder

2018-09-14发布2019-09-01实施

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

21

22

T/CACM1127—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神志病分会归口。

本标准由黑龙江神志医院负责起草,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秦皇岛市中医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深圳市中医院、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湖北省十堰市中医院参加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永厚、于明、韩亚光、白冰、朱小琳。

23

T/CACM1127—2018

中医神志病临床诊疗指南围绝经期神志异常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围绝经期神志异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辨证、治疗、结局(预后)、禁忌证与慎用证。

本标准适用于围绝经期神志异常的诊断和治疗。

本标准不适用于月经前后诸证以及月经不调的诊断和治疗。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围绝经期神志异常perimenopausalmentaldisorder

一种常见的发生于围绝经期女性的妇人神志异常疾病。临床以绝经前后出现烦躁易怒,失眠健忘,精神倦怠为主要特征。

注:相当于西医的“围绝经期综合征”等疾病。

3诊断与鉴别诊断

3.1诊断要点

3.1.1临床表现

妇女在绝经前后,出现烦躁易怒,失眠健忘,精神倦怠,烘然而热,面赤汗出,头晕目眩,耳鸣心悸,腰背酸痛,手足心热,或伴有月经紊乱。

3.1.2辅助检查

脑电图检查可有轻、中、重度异常,DSM-IV临床定式访谈(SCID)、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MPID评定对围绝经期神志异常的诊断有参考作用。

3.2鉴别诊断

围绝经期神志异常应与月经前后诸证、月经不调作出鉴别。

4辨证

4.1肾阴虚证

经断前后,情绪不稳,焦躁易怒,头晕耳鸣,腰酸腿软,烘热汗出,五心烦热,失眠多梦,口干,或皮肤瘙痒,月经周期紊乱,量少或多,经色鲜红。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24

T/CACM1127—2018

4.2肾阳虚证

经断前后,精神萎靡,面色晦暗,头晕耳鸣,腰痛如折,腹冷阴坠,形寒肢冷,甚者冷汗淋漓,小便频数或失禁,带下量多,月经不调,量多或少,色淡质稀。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细而迟。

5治疗

5.1治疗原则

围绝经期神志异常的治疗应以调治肾阴阳为总的治疗原则,若涉及他脏,则兼而治之。

5.2分证论治

5.2.1肾阴虚证

5.2.1.1治法:滋肾益阴,育阴潜阳。

5.2.1.2方药: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加减。

5.2.1.3常用药: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牡丹皮、泽泻。

5.2.1.4加减:心烦失眠,心悸易惊者,加生地黄、酸枣仁、远志、麦冬;头晕耳鸣,胁胀吞酸者,加沙参、麦冬、川楝子、枸杞子;眩晕头痛,耳鸣耳聋者,加牛膝、生龙骨、生牡蛎。

5.2.2肾阳虚证

5.2.2.1治法:温肾壮阳,填精养血。

5.2.2.2方药:右归丸(《景岳全书》)加减。

5.2.2.3常用药:肉桂、附子、山药、枸杞子、熟地黄、杜仲、山茱萸、鹿角胶、菟丝子、当归。

5.2.2.4加减:食少腹胀,四肢倦怠者,加人参、白术、薏苡仁;时而畏寒恶风,时而潮热汗出者,加生龟板、仙茅、淫羊藿、当归、巴戟天。

5.3其他疗法

5.3.1针刺疗法

针刺取穴多以督脉、手少阴经、手厥阴经为主。主穴选取心俞、肝俞、肾俞、脾俞、血海、膈俞、气海、关元、膻中、三阴交、太溪、足三里等穴。

5.3.2耳穴疗法

以脏腑辨证对应部位为选穴原则,选神门、心、肾、肝、脾、交感、皮质下、内生殖器等区,应用毫针刺法或王不留行籽贴敷。

5.3.3中成药

5.3.3.1香乌温疏胶囊:每次5粒,每日3次,口服,或遵医嘱。用于肾阳虚证。

5.3.3.2甜梦胶囊:每次3粒,每日2次,口服,或遵医嘱。用于脾

文档评论(0)

馒头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3004103100003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