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昌黎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一、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包括县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县域规划范围
为昌黎县行政辖区内的陆域和海域空间,中心城区规划范围
为昌黎县城组团和北戴河新区组团,总面积266.45平方千米。
昌黎县城组团包含昌黎镇全域、昌抚公路以南,碣石山大道
以西区域,面积95.82平方千米。北戴河新区组团包含北戴
河新区托管范围、黄金海岸北区及滑沙场,面积170.63平方
千米。
二、规划期限
规划基期年为2020年,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近
期至2025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
三、城市性质
秦皇岛市副城,以生命健康、绿色钢铁、葡萄酒为产业
支撑的碣石文化滨海宜居城市。
四、规划目标
到2035年,绿色、安全、高效的国土空间格局基本形
成,粮食安全格局更加稳固,生态文明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生态环境更加美好,人居环境品质全面提升,广泛形成绿色
生产生活方式,国土空间魅力充分展现,国土空间治理体系
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
五、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
到2035年,昌黎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575.66平方千米
(86.3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不低于509.44平方
千米(76.42万亩),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387.58平方千
米,划定城镇开发边界面积106.18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
扩展倍数控制在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9倍以内。
六、落实细化主体功能分区
落实市级规划确定的乡镇级主体功能定位,昌黎县全域
为城市化地区。
七、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构建“两核三轴五区”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两核”即昌黎县城组团和北戴河新区组团;“三轴”即依
托205国道的城镇发展轴、依托东部滨海岸线形成的康养旅
游产业发展轴、依托滦河沿线的生态景观轴;“五区”即中
部城镇及产业聚集区、北部碣石山生态涵养区、西部循环经
济产业示范区、南部农业发展聚集区、东部滨海优化发展区。
八、加强农业空间保护
强化耕地“三位一体”保护,引导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向
立地条件好、农田设施完备、农业产业化水平高的方向发展;
构建以粮食生产功能区为主体的农业产业布局,推进现代设
施农业和生态休闲农业建设。
九、维持生态空间稳定
建立以河北昌黎黄金海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北黄金
海岸森林公园等为主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开展水域、林地、
矿山生态系统修复,提升生态环境品质。
十、强化城乡空间集约
构建中心城区—中心镇—一般镇(乡)—中心村—基层
村五级的镇村等级结构;聚焦两大产业发展平台,助力产业
集聚发展,优先保障国家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与河北昌
黎经济开发区的产业用地供给,实现生命健康与现代制造业
双翼发展;建立“县级-镇/乡-社区/村”三级公共服务设施体
系,统筹公共服务设施布局。
十一、优化中心城区空间布局
昌黎县中心城区包括昌黎县城组团和北戴河新区组团。
昌黎县城组团规划人口22.20万人,城镇建设用地26.61平
方千米(含昌黎工业园);重点推动老城片区更新提质和新
城片区向海发展,构建蓝绿交织的公共空间体系,完善公共
服务与交通体系,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北戴河新区组团规划
人口11.05万人,城镇建设用地39.26平方千米。依托国家
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的发展定位,构建三大健康产业体
系,做好用地布局和设施保障,严格开发强度管控。
十二、完善基础设施体系
推进环渤海城际铁路建设,构建“一横一纵”铁路运输
体系;加快落实区域重大高速公路和廊道提升秦滨高速公路、
北戴河机场连接线的服务能力,新建唐秦高速公路、京秦高
速北戴河新区支线公路,优化完善城乡干线公路网布局。不
断优化市政基础设施布局,健全城乡消防、抗震、防洪、防
潮体系。
十三、融入区域发展
生态上构建以碣石山为核心的北部生态屏障,建设滦河
流域生态廊道;产业上加强对接协作,吸引京津医疗养老、
教育培训、科技研发等高端服务业向昌黎转移。
十四、加强陆海空间统筹协同
依托北戴河国家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以生命健康
产业为引领,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健康食品等特色产业;着
力培育发展海上光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