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AGE14
PAGE14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基础过关练
一、单选题
1.如图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研学春秋战国社会变革的示意图,其中(1)处最恰当的是()
A.教育上学在官府人才辈出B.政治上诸侯争霸兼并不断
C.思想上学术下移百家争鸣D.对外关系上丝绸之路开辟
2.战国时期,为了顺应诸侯争霸的需求,墨家提出了“贤者奉而上之,不肖者抑而废之”的政治主张。下列思想中,与墨家这一政治主张相同的是()
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B.不言而化,无为而治
C.绳不挠曲,法不阿贵D.选贤任能,任人唯贤
3.西周时期楚王熊渠自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而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子囊则认为“赫赫楚国……抚有蛮夷,奄征南海,以属诸夏”。这种变化反映了()
A.国家统一趋势的加强B.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C.儒家思想受诸侯认同D.华夏认同观念增强
4.“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下列主张与之同属一个学派的是()
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B.“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C.“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
D.“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无挂碍。”
5.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2世纪之间,北纬30度上下区域的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文化也有很多相通的地方。这一现象说明()
A.环境对文明发展的决定性B.早期人类文明的联系性
C.交通对社会进步的推动性D.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性
6.春秋战国时期,农民在“私田”上劳动的乐趣大大增加,乃至于多开私田并隐匿其收入,而耕作“公田”的积极性下降以至公田荒芜不治。针对这种情况,商鞅变法规定()
A.“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B.“决裂阡陌,教民耕战”
C.“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D.“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7.梁启超指出,先秦政治思想有四大潮流:无治主义、人治主义、礼治主义、法治主义。下列选项中,关系对应准确的是()
潮流
代表言论
学派
①无治主义
贵贱有序,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
道家
②人治主义
择天下赞阅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置以为三公
墨家
③礼治主义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儒家
④法治主义
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罚加乎奸令者
法家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8.在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之前,其它各诸侯国也推行过一些针对土地制度的改革。如公元前684年齐国的“相地而衰征”,公元前594年鲁国的“初税亩”,公元前538年郑国子产“作丘赋”。这主要说明,当时()
A.变革生产关系是大势所趋B.中央集权制度萌芽
C.土地私有制取得合法地位D.礼乐制度遭到破坏
9.《孟子·梁惠王》中提出了“定于一”的思想;《吕氏春秋》记载:“王者执一,而为万物正”“一则治,两则乱”。这些思想()
A.表明当时已经出现统一的观念B.体现了自觉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C.得益于秦汉大一统王朝的影响D.推动了西周以来宗法分封制的崩溃
二、非选择题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列为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变化的一组图片
材料二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哪些历史史实?
(2)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的措施,并简评这些措施的历史作用。
(3)指出材料二与材料一两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能力提升练
一、单选题
1.《淮南子》载:“古之伐国,不杀黄口,不获二毛,与古为义,于今为笑。古之所以为荣者,今之所以为辱也。”《汉书·艺文志·兵书略》载:“下及汤、武受命,以师克乱而济百姓,动之以仁义,行之以礼让,《司马法》是其遗事也。自春秋至于战国,出奇设伏,变诈之兵并作。”材料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
A.战争频繁社会动荡B.礼崩乐坏规则变迁
C.兵家思想占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