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散文《故乡高粱红》.docxVIP

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散文《故乡高粱红》.docx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散文《故乡高粱红》

??“火红的太阳湛晴湛晴的天,高粱晒米谷穗弯又弯。一年四季你说数上哪季好,咱社员最爱这秋景天。”一曲老《战洪图》中的歌声,把我拉回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影片中那晃动的、红红的高梁穗镜头,不时的萦绕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在我眼前。

?

??高粱古称“蜀黍”或“蜀”,因我国蜀地民族最先种植而得名。古书上还有叫“木稷”、“荻粱”、“乌禾”、“芦”等名称的,大都是以其生长形态来命名的。我国栽培高粱历史悠久,《》中就有“彼黍离离,彼稷之苗”、“彼黍离离,彼稷之穗”、“彼黍离离,彼黍之实”、“鼠鼠,无食我黍”、“黄鸟黄鸟,无集于桑,无啄我粱”的。《本草纲目》中记载:“蜀黍北地种之,以备粮缺,余及牛马,盖栽培已有四千九百年”。

?

??高粱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和玉米相似,但较窄,花序圆锥型。穗形有帚状和锤状两类,穗生长在茎的顶端,子实红色、橙、白或淡黄色,品种甚多,但以红高粱最为著称。高粱性喜温暖,抗旱、耐,耐盐碱,在瘠薄的土地上也能生长。

?

??我的家乡地处海河流域的子牙河畔,“春旱秋”是这里最基本的气象特征。农民早就有种植高粱的习惯。地势低凹易的大洼口,更是以种植红高粱为主。每年一到清明节,蹄声的的,铃声声,最先拉开春耕大忙序幕的就是高粱,因此有“清明高粱谷雨谷”播种方面的农谚。

?

??小小的一粒种子,播入土中,吮足了大地的养分,不几日便钻出嫩嫩的小芽儿。继而,便长成头顶着露珠,随着春风轻轻摆动的小苗。尽管置身干渴的土地,但它那细如发丝的根须,还是挣扎着、拼尽全身的气力——下扎——再下扎;以汲取大地深处的些许水分,支撑着弱的身躯——向上——再向上;以顽强的毅力向世人展示着自己生命绿色。

?

??吝啬的一两场春雨下过,便是“麦子剃了头,高粱没碌”的时节。伴随着雨季的来临,给高粱松土、锄草,便提上了农人的劳动日程,此时也是高粱扬花、抽穗的时候。冒着滚滚热浪的炙烤,钻进一人多高的高粱地里,如入蒸笼,农民们挥舞着锄头,挥汗如雨的劳作着。高粱花和花粉,地落在了他们古铜色的脊背上;落在了他们淌着汗水的脸上;落在了他们的头顶上;因此有人便把他们戏称为“顶着满脑袋高粱花子的人”,“顶着满脑袋高粱花子”,也自此成了庄稼人的代名词。

?

??秋水时至,百川河。家乡经常发生一夜间倾盆暴雨,沥成灾的天气事件。滚滚洪水袭来,此时的玉米、谷子、大豆等其他作物,便大都负了农人希望,无可奈何的“全族覆没”,沉冤在洪水中。只有满洼遍野的高粱,高高地昂起自己的头颅、挺起自己的胸膛,在洪水中摇晃着、挣扎着、坚守着、顽强地搏斗着,表现出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坚韧性格。洪水稍退,它们便一棵棵恢复了勃勃生机,长穗、结实、晒米。在秋阳下,向人们毫不吝啬地奉献上自己沉甸甸果实。棵棵红红的高粱穗,象盏盏红灯笼,象熊熊燃烧的火把,象烧红了天边的一抹,给人们带来生活的勇气和希望。这大也就是家乡父老乡亲们,喜欢种植高粱的原因吧!

?

??高粱的籽粒去壳后称“高粱米”,可以用来蒸饭、煮粥,磨成面可以贴饼子、蒸成窝头,做成各种面食,曾是北方农民的主食。多少年来,人们就是吃着这种高粱做成的食品,长大成人。高粱除供人们食用外,还是牲畜的好饲料,是酿造白酒和制淀粉的上好原料。据说茅台酒、汾酒、五粮液等名酒,都是以红高粱为原料酿造的。民国年间,家乡大多数村都有酿酒的作坊,所产的高粱酒,也曾一度远销冀南的城、交河一带。此外,高粱米和壳是做醋的好原料。

?

??高粱的秸杆俗称“秸”,穗下较长的那一段称“杆儿”,脱粒后的穗叫“秸儿”,这些都是编织、制做生活用品的好材料。

?

??冬闲季节,村妇们用儿穿盖帘,子。亦或是把挑选出好的桔、杆劈开,在村边的坑塘中浸泡后,刮成长长的柔软的子,村妇们则用一双双纤细的巧手,用它编织成席子、锅盖帘、囤篓、草帽。秸儿用来扎成帚,这些土产的生活用品,有的可以和工艺品美,除自家使用外,还互通有无,变成商品,拿到集市上出售。秸较坚挺,还曾一度被用来做铺房顶的建筑材料。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冀中农村砖木结构的房子,大都是用秸来铺房顶的。可以说,高粱的全身都是宝,和人们的生活有着息息相关、千丝万缕的联系。

?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

??“月色微黄,映照着红高粱……毛主席瞩望着抗日战场,看得见战火纷飞的青纱帐……”

?

??这是革命现代京剧《平原作战》里的唱词。

?

??高粱因秸秆较高,是组成青纱帐主要成员。在那烽火连天的岁月,青纱帐是革命的摇篮;青纱帐是军民的粮仓;青纱帐是掩护群众和群众武装的天然屏障。青纱帐里布伏兵,青纱帐

文档评论(0)

野兔文库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建筑工程资料库

认证主体璧山区千度网络服务部
IP属地重庆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500120MAABT12C7H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