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石钟山记 同步练习.doc

12.石钟山记 同步练习.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石钟山记》同步训练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郦道元(lì)钟磬(qìnɡ)彭蠡(lǐ)桴止响腾(fú)

B.铿然(kēnɡ)硿硿(kōnɡ)噌吰(chēnɡhónɡ)无射(shè)

C.石罅(xià)窾坎(kuǎnkǎn)镗鞳(tánɡtà)识之(shí)

D.澎湃(pénɡbài)臆断(yì)臼齿(jiù)李渤(bó)

2.?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徐:慢慢地

B.虽大风浪不能鸣也鸣:使……鸣响

C.扣而聆之,南声函胡扣:敲击

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是:这样

3.?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B.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其孰能讥之乎

C.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D.石钟山之噌吰,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4.?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D.此世所以不传也

二、文本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5-7题。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声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5.下列对文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大风浪不能鸣也鸣:使……鸣响

B.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遗踪:旧址,陈迹

C.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适:到……去

D.汝识之乎识:认识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石钟山得名的原因,郦道元的说法和李渤的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作者都表示怀疑。

B.作者在湖口实地考察石钟山,先在白天乘舟到绝壁下寻找石钟山得名的原因,一无所获。

C.晚上,作者和长子苏迈乘小舟到绝壁下,听到了噌吰之声和窾坎镗鞳之声,经过仔细观察,终于找到了石钟山得名的真正原因。

D.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得出了“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的结论,强调了实践出真知的重要性。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2)古之人不余欺也!

三、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游庐山记

[清]恽敬

庐山据浔阳、彭蠡之会,环三面皆水也。凡大山得水,能敌其大以荡潏之则灵。而江湖之水,吞吐夷旷,与海水异。故并海诸山多壮郁,而庐山有娱逸之观。

嘉庆十有八年三月己卯,敬以事绝宫亭,泊左蠡。庚辰,舣星子①,因往游焉。是日往白鹿洞,望五老峰,过小三峡,驻独对亭,振钥顿②文会堂。有桃一株,方花,右芭蕉一株,叶方茁。月出后,循贯道溪,历钓台石、眠鹿场,右转达后山。松杉千万为一桁,横五老峰之麓焉。

辛巳,由三峡涧,陟欢喜亭。亭废,道险甚。求李氏山房遗址不可得。登含鄱岭,大风啸于岭背,由隧来。风止,攀太乙峰。东南望南昌城,迤北望彭泽,皆隔湖,湖光湛湛然。顷之,地如卷席,渐隐;复顷之,至湖之中;复顷之,至湖壖③,而山足皆隐矣。始知云之障,自远至也。于是四山皆蓬蓬然,而大云千万成阵,起山后,相驰逐布空中,势且雨,遂不至五老峰而下。窥玉渊潭,憩栖贤寺。回望五老峰,乃夕日穿漏,势相倚负。返,宿于文会堂。

壬午,道万杉寺,饮三分池。未抵秀峰寺里所,即见瀑布在天中。既及门,因西瞻青玉峡,详睇香炉峰,盥于龙井。求太白读书堂,不可得。返,宿秀峰寺。

癸未,往瞻云,迂道绕白鹤观。旋至寺,观右军墨池。西

文档评论(0)

132****514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