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DB1302T 426-2015 水貂病毒性肠炎防控技术规范.docx

DB1302T 426-2015 水貂病毒性肠炎防控技术规范.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报1B41

报1

DB1302

唐 山 市 地 方 标 准

DB1302/T426—2015

水貂病毒性肠炎防控技术规范

2015-11-25发布 2015-12-25实施

唐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1302/T

DB1302/T426—2015

PAGE

PAGE1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唐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唐山市农牧局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唐山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乐亭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乐亭县秋华彩貂养殖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乃强、刘志勇、杨建辉、张英海、李 颖、张晓利、刘东娜、董 英、李晓忠、舒广秋、刘申。

水貂病毒性肠炎防控技术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貂病毒性肠炎的流行病学特点、诊断及防控。本标准适用于水貂病毒性肠炎的防控。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7533 犬细小病毒病诊断技术

GB/T14926.57 实验动物犬细小病毒检测方法

GB16548 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

GB18596 畜禽场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NY/T767 高致病性禽流感消毒技术规范DB1302/T379 水貂饲养场建设技术规范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合本文件。

水貂病毒性肠炎

又称乏白细胞症或传染性肠炎,是由细小病毒引起的以腹泻、血液中白细胞高度减少为特征的接触性传染病。

流行病学

本病全年均可发生,夏秋季多发。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水貂均可感染,以幼貂,特别是刚断奶仔貂最易感,发病率、病死率均较成年貂高。患病或带毒的病貂是主要传染源。通过带毒动物的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饲料、水源和用具经飞沫、空气等通过消化道、呼吸道、黏膜感染。

诊断

临床诊断

最急性型

无明显的临床症状,突然死亡。

急性型

体温升高至40℃~40.5℃,呕吐,排出黄绿色或番茄样具有腥臭味的稀便。食欲废绝,渴欲增高。病程7d左右。

慢性型

虚弱,消瘦,食欲不振,被毛蓬乱,精神沉郁,排便频繁但量少,常见灰白色条柱型粪便。病程一般7d~14d。

病理诊断

最急性型

心脏肿大呈灰黄色切面外翻,质地松软,心肌有出血性斑纹。

急性型

肝脏肿大,包膜紧张,多呈黄褐色,质地松软有局灶性坏死,断面有豆蔻状花纹。肠管呈暗红色,肠壁薄而透明,肠管横径增大2~3倍,内容物稀薄,呈灰白、黄绿、红色或褐色。肠粘膜充血、出血、坏死、溃疡或脱落。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充血、出血。

慢性型

胃空虚,黏膜轻度潮红,附有大量黏液;小肠壁增厚,肠管变粗,肠腔狭窄,形成厚层黏膜皱褶,于剥落,肠腔内充满紫红色粥样内容物并混有血凝块。

实验室诊断

胶体金试纸法快速诊断

按产品使用说明进行操作及结果判定。结果阳性的初步判定为貂病毒性肠炎。

血凝(HA)和血凝抑制(HI)试验

按GB/T27533规定执行。

PCR检测

按GB/T27533规定执行。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按GB/T14926.57规定执行。

判定

若临床症状符合5.1.2或5.1.3并出现5.2.2或5.2.3病理变化,且符合5.3.1,则判定疑似水貂病毒性肠炎,其他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作为参考指标;疑似病例采用5.3.2、5.3.3、5.3.4之一进行确诊,按GB/T27533规定执行。

防控

免疫接种

仔貂:40~45日龄免疫,疫区间隔14d~28d加强免疫一次;种貂:配种前1~2个月免疫一次,以后每隔6个月免疫一次。采用皮下注射,剂量为1头剂/只。

环境控制

按DB1302/T379规定执行。养殖场内禁止饲养犬、猫等易感动物。

引种

严禁从发病场调入种貂,调入种貂时隔离观察7d~15d后进场。

消毒

日常消毒

消毒液的选择和消毒方法可参考NY/T767规定。采用对人畜安全、无刺激的消毒剂,每周带畜喷雾消毒2~3次;发生疫情时,每天至少带畜消毒一次,每隔3d更换一种消毒剂。

笼具、食槽、用具等消毒

产前、分窝前对笼具进行火焰法消毒;食槽、水管、用具等定期采用浸泡消毒或喷洒消毒。

地面消毒

选用广谱、高效、低毒的消毒剂进行喷洒消毒。

人员车辆消毒

设立专门的人员更衣室,相关人员、车辆等须经过消毒池,方可进入场区。

废弃物处理

病死水貂按GB16548的规定执行。

污染饲料、垫料、粪便、污水等经处理后符合GB18596规定。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