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ICS91.140.80
G33
团体标准
T/GDAQIxx—2021
城市黑臭水体遥感评估技术标准
2021-01-30发布2021-01-31实施
广东省质量检验协会发布
T/GDAQIxx—2021
城市黑臭水体遥感评估技术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使用遥感技术对城市黑臭水体进行水质等级评估的技术要求,包括黑臭水体指标一般
评价体系、适用于遥感监测手段的黑臭水体评价体系以及多种不同类型不同需求的城市水体指数评价方
法。
本标准适用于遥感航空摄影测量与黑臭水体水质评估技术。
2规范性引用文件
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3术语和定义
3.1黑臭水体BlackandOdorousWaterbody
在人类发展活动影响下,收到较为严重污染且短期很难依靠自然净化作用恢复的水体。“黑”,即
呈现令人不悦的颜色,水体变黑的主要原因是:①水体中的铁、锰等金属离子缺氧、厌氧条件下与水中
的硫离子形成硫化物,吸附在悬浮颗粒上或以固态形式存在;②腐殖质类有机化合物溶于水的导致变黑;
③污染物通过沉降作用、或颗粒物的吸附作用沉积在水体底泥中,在一定条件下从底泥中释放从而导致
水体发黑。;“臭”,即散发令人不适气味的水体,水体变臭的主要原因是:①大量有机物分解消耗水
中溶解氧,当溶解氧低于一定阈值后,有机物发生厌氧分解,产生硫化氢、氨气等易挥发的小分子化合
物。②营养物质过量导致藻类大量繁殖,而藻类死亡后分解产生腥臭味。
3.2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
水体富营养化指的是水体中N、P等营养盐含量过多而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其实质是由于营养盐
的输入输出失去平衡性,从而导致水生态系统物种分布失衡,单一物种疯长,破坏了系统的物质与能量
的流动,使整个水生态系统逐渐走向灭亡。
3.3水体底泥污染WaterbodySedimentPollution
底泥是河湖的沉积物,是自然水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水域受到污染后,水中部分污染物可通过沉
淀或颗粒物吸附而蓄存在底泥中,适当条件下重新释放,成为二次污染源,这种污染称为底泥污染。
3.4内梅罗水体指数
美国学者内梅罗提出的内梅罗指数,根据水用途以水质标准作为计算水质指标运算和判别的重要参
数计算不同用途水体的水质指数。
3.5NSFWQI水质指数
为了比较不同地区的河流和湖泊水质状况,Brown等在调查142个水质科学家基础上建立了美国国
家卫生基金会水质指数(NationalSanitationFoundationWaterQualityIndex,NSFWQI)。水质指数考虑了
9个水质参数,分别为溶解氧、氢离子浓度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硝酸盐、总磷、温度、浊度、TS、
1
T/GDAQIxx—2021
粪大肠菌群。
4黑臭水体指标评价体系
4.1黑臭水体一般评价体系
城市黑臭水体的产生其主要原因是水体缺氧、富营养化以及水体底泥污染。黑臭水体一般评价体系
宜在通过对溶解氧和氨氮两个关键指标设定阈值的基础上,加入有机污染等水质指标,以及色度、臭阈
值等感官指标,逐步建立了分级指标体系,将黑臭水体从感官指标、表征指标、深层化学指标,以及从
致黑、致臭的指标相关性进行分级,适用于基于地面点采样检测数据的黑臭水体评价与分级。
4.2适用于遥感方法的黑臭水体评价体系
此体系适用于利用遥感手段对黑臭水体进行监测并进行水质评价,整个体系分为直接指标、深层指
标与底层指标。此体系先从黑臭水体的定义出发,指标体系第一层次用现场水色等级和臭度等级作为黑
臭水体直接感官指标。
第二层次是造成黑臭的深层次因素,致黑的主要因素主要是水体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