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八年级地理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B.内蒙古自治区C.西藏自治区
答案:A
2.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的主要地形是()
A.高原、山地B.高原、盆地C.平原、丘陵
答案:B
3.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
A.从北向南递减B.从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递减
C.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答案:C
4.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
A.长江B.塔里木河C.黄河
答案:B
5.以下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A.煤炭B.石油C.水资源
答案:C
6.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
A.西部高原B.东部平原及低缓丘陵C.青藏高原
答案:B
7.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是()
A.跨流域调水B.兴修水库C.节约用水
答案:A
8.以下铁路干线中,属于东西走向的是()
A.京广线B.陇海线C.京沪线
答案:B
9.以面食为主的地区是()
A.南方地区B.北方地区C.青藏地区
答案:B
10.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是()
A.沪宁杭工业基地B.辽中南工业基地C.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答案:A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有()
A.东部多,西部少B.平原多,山区少
C.沿海多,内陆少
答案:ABC
2.下列山脉中,属于东西走向的有()
A.天山B.昆仑山C.秦岭
答案:ABC
3.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有()
A.气候复杂多样B.季风气候显著C.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答案:ABC
4.以下属于我国四大高原的是()
A.青藏高原B.内蒙古高原C.黄土高原
答案:ABC
5.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有()
A.类型齐全B.耕地比重小C.地区分布不均
答案:ABC
6.下列河流中,注入太平洋的有()
A.长江B.黄河C.珠江
答案:ABC
7.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有()
A.环渤海地区B.长江三角洲C.珠江三角洲
答案:ABC
8.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有()
A.小麦B.玉米C.水稻
答案:AB
9.南方地区的经济作物有()
A.油菜B.甘蔗C.棉花
答案:ABC
10.青藏地区的主要牲畜有()
A.牦牛B.藏绵羊C.藏山羊
答案:ABC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我国领土最南端在曾母暗沙。()
答案:√
2.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答案:√
3.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小,夏季普遍高温。()
答案:×
4.外流河是指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
答案:×
5.我国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山区。()
答案:√
6.南水北调工程是把长江水系的水调到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地区。()
答案:√
7.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之一。()
答案:√
8.北方地区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厚。()
答案:×
9.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是毗邻港澳。()
答案:√
10.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是干旱。()
答案:×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我国地形特点对气候的影响。
答案:地形复杂多样,利于多种气候类型形成;地势西高东低,便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高大山脉阻挡气流,造成山脉两侧气候差异大。
2.说明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答案:原因:总量丰富但人均少,时空分布不均,水污染、浪费严重。措施:跨流域调水、兴修水库、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等。
3.简述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差异。
答案:北方以旱地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南方以水田为主,主要种植水稻,一年两熟到三熟。
4.简述辽中南工业基地发展的有利条件。
答案:有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资源;交通便利,铁路公路网密集,有港口;工业基础雄厚,劳动力资源丰富。
五、讨论题(每题5分,共20分)
1.讨论我国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意义。
答案:海洋经济可提供丰富资源,如渔业、油气等;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推动对外贸易,提升国际竞争力,对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意义重大。
2.谈谈如何实现我国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答案: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合理开发后备耕地资源;加强耕地保护,防治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推广科学种田,提高耕地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