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复活(节选)》教学设计2.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二上

学期

(秋季)

课题

复活(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复杂性,理解人物命运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2.探究《复活》的含义——精神“复活”。

教学重点:

1.通过梳理课文,来深入理解“拯救”对男女主人公的意义;以推断人物命运,故事结局的方式来理解《复活》的内含。

教学难点:

1.结合整本书阅读,引入《复活》其他相关情节内容,理解《复活》一书的主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从对话切入,研习了作家对男女主人公人物形象的刻画,探究了他的“心灵辩证法”。研习的内容是,小说题目《复活》的内涵。

二、具体化为这节课的主问题就是:《复活》中,是聂赫留朵夫拯救玛丝洛娃?还是玛丝洛娃拯救聂赫留朵夫?

三、解读文本,逐步解决主问题。

(一)、思考男主人公能否拯救女主人公出监狱。

1.聚焦课文后半部分,看两人相认后,玛丝洛娃的表现。

她考虑的是怎样利用向男主人公弄到些好处。因而她提出两个要求:一个是请聂赫留朵夫帮忙找个好律师上诉;一阵沉默后,又讨要十卢布。

2.梳理课文相关内容,看起来是男主人公要拯救女主人公,拯救能成功吗?从课文内容做出推断。

a认为不能拯救,依据有三:

一是当时的社会现实。二是男主人公说话食言而肥。三是女主人公就算身体摆脱了牢狱之灾,但灵魂和精神也难以实现觉醒

b可能有同学认为能够拯救,依据也有三处:

一是男主人公的身份地位。二是男主人公真诚忏悔,用行动赎罪。三十女主人公受感染,灵魂苏醒,改过自新了。

c最关键的是:复活之前的男女主人公是怎样的?根据课文,梳理出男女主人公的前世今生:从他们彼此眼中、心理活动和回忆中看出,十年前在巴诺夫的他俩是那样善良、美好而纯洁。他们天性中的善良、自尊只是被“堕落生活的特种迷雾遮住了”,是能从沉睡中被唤醒的。

(二)思考小说男女主人公相认后,接下来的故事会是怎样的?拯救成功了吗?到底是谁拯救了谁?

1.看起来是男主人公在拯救女主人公,但这难道不是他在拯救玛丝洛娃的过程中完成了自我拯救吗?

2.玛丝洛娃的自我拯救:在狱中、在流放中,等待上诉的结果,是等待被拯救,但她也在努力自我拯救。因此这种拯救是灵魂复苏的两人的彼此拯救。

3.理解《复活》深厚的意蕴:从来就没有救世主,每个人灵魂的复活得靠自己来救赎。

2.梳理男主人公聂赫留多夫思想性格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纯洁善良追求理想的阶段;

第二阶段是放纵欲望,走向堕落的阶段,按作者的说法,这是“动物的人”压倒了“精神的人”的阶段;

第三阶段是从忏悔走向复活的阶段,法庭上的玛丝洛娃重逢后,聂赫留朵夫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沉睡在灵魂深处的“精神的人”开始苏醒。是“精神的人”战胜了“动物的人”。

(三)推断走在“复活”之路上的这对男女主人公最后的结局。

1.是大团圆的相夫教子?符合我们的美好期待?

2.或者是悲情结局:一位死去,另外一位黯然神伤?符合浪漫爱情小说的俗套?

3.作者的处理是玛丝洛娃选择了政治犯西蒙松,男女主人公各自走向新生。小说以《复活》为题,其中的内涵我们体悟到了吧。

4.回顾、梳理主人公能“复活”的前提、契机。

前提:两人本性中的善;

契机:“前天您受审的时候,我在做陪审员”。大家看55页上的注释1。庭审震撼了聂赫留朵夫的昏睡的魂灵,探监忏悔是他复活路上的重要一步。

(四)探讨托尔斯泰要塑造聂赫留朵夫这一人物形象的原因。

1.寻找托翁与聂赫留朵夫有相似性和不一致性。

2.寻找故事来源——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小说的原型人物是有的。托尔斯泰的法官朋友柯尼给他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3.归纳聂赫留朵夫是托翁,又不是托翁。作者借男主人公来寄托自己的社会认识和人生理想。

四、结论和小结:

结论:托尔斯泰以监狱为支点,以聂赫留朵夫从单纯到堕落再复苏的故事,以救赎与自我救赎,鲜活地演绎了“复活”的内涵;以玛丝洛娃的迷途与自救,体现当时俄国社会的腐朽没落,从而揭示了从个人到社会都要走向救赎的复活之路这个主题,也展现了作者对人、对人性的关注。

小结:本节课聚焦“复活”的内涵这一研习主题,通过以下方式来解决主问题:

一是研读在对比中塑造人物的手法:

二是在小说所展现的特殊的社会环境和场景中探究人物形象的丰富性;

三是从课文节选的内容出发,补充研读相关的情节,探究小说展现“复活”这个主题的内在层次;

五、提供研习的一些话题: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将《雷雨》《复活》比较。中、俄两国作家,如何演绎相似的故事?

相同点:都是一个少爷和婢女发生感情纠葛;但我们是在比较归纳梳理探究中认识事物。不同点更能引人深思:同类故事,每个说故事人的讲法不一样。因地域、环境、历史、民族、文化、思想、信仰不同,即便是相似故事中的人物的性格、命运也不同,故事的走向自然也不同。)

文档评论(0)

133****325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