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传染病防控.ppt

学校传染病防控.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一、传染病的流行形势;20世纪50年代初:急性传染病死亡位居死因第二位

20世纪70年代:已退出前十位死因〔居首位的是心血管疾病〕

2021年:全国共报告法定传染病发病6409962例,死亡15257人,报揭发病率为480.24/10万,死亡率为1.14/10万;

甲类传染病:发病164例〔鼠疫7例、霍乱157例〕,死亡2人〔鼠疫〕。;乙类传染病:报揭发病数居前5位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和淋病,占甲乙类传染病报揭发病总数的94.97%;报告死亡数居前5位病种依次为艾滋病、肺结核、狂犬病、病毒性肝炎和甲型H1N1流感,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总数的96.49%。

丙类传染病:报揭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腮腺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和流行性感冒,占报揭发病总数的98.49%。报告死亡数居前3位的病种依次为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泻病和流行性感冒,占报告死亡总数的98.66%。;二、传染病防治的根本知识;〔三〕传染病传播的三个根本条件;〔三〕传染病传播的三个根本条件——传染源

;〔三〕传染病传播的三个根本条件——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分类

空气或飞沫水痘、流感、肺结核

经水传播霍乱、血吸虫

食物传播痢疾、伤寒

接触传播淋病、疥疮、艾滋病

血液或体液乙肝、艾滋病

昆虫或动物乙脑、疟疾、狂犬

土壤传播炭疽、破伤风

医源性传播丙肝、艾滋病

围产期传播风疹、梅毒、艾滋病

多途径传播艾滋病

;〔三〕传染病传播的三个根本条件——人群易感性

;传染源;〔五〕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六〕传染病控制的根本原那么;管理和控制传染源;3、对病原携带者的措施对病原携带者应做好登记、管理和随访至病原体检测2~3次阴性后。

4.对接触者的措施凡与传染源有过接触并有受感染可能者都应接受检疫。根据传染病潜伏期的长短确定检疫期限,同时根据病种及接触者的免疫状态,采取应急接种、药物预防、医学观察、隔离或留验等不同措施。

(1)留检即隔离观??。对甲类传染病的接触者应进行留验,并限制其活动范围,并要求在指定的场所实施诊察、检验和治疗。

(2)医学观察对乙类和丙类传染病的接触者应施行医学观察,即在正常工作、学习的情况下,接受体格检查、病原学检查和必要的卫生处理。

(3)应急接种和药物预防对潜伏期较长的传染病,如麻疹,可对接触者实施预防接种。此外,还可采用药物预防,如服用青霉素预防猩红热。;2、切断传播途径;3、保护易感人群;三、学校传染病的流行形势;〔一〕学校传染病流行情况;;2021年所报告的36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学校报告事件为27起,占报告事件总数的75%。其中幼托机构报告事件10起、市小学报告事件4起、乡小学报告事件4起、县小学报告事件3起、县中学报告事件2起、乡中学报告事件2起、市中学报告事件1起、其他学校报告事件1起。。;;*;3、其他原因

一是与学生寒暑假活动有密切关系:存在寒暑假学生返校将外地的传染源带到本地并在学校中造成传播的可能性;也存在将学校传播疾病带回所在地的可能性。

二是学校卫生根底设施差,投入严重缺乏:个别学校卫生状况差、设施简陋、管理不严是学校发生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主要因素。

三是学校〔托幼机构〕是政府、社会和媒体关注焦点。;四、学校常见及重点防治的传染病;

1.流行性感冒〔流感〕

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塞、咽痛和咳嗽等临床表现,流行进展迅速、传播广泛、并发症严重。

传染源:是流感患者。人类、禽类、哺乳动物均是人感染流感的贮存宿主。

传播方式:在人多拥挤的密闭环境中经空气或飞沫传播,在寒冷和低湿度条件下亦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的分泌物而传播。尤其无保护的咳嗽、打喷嚏及手接触黏膜有传播病毒的危险。

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主要取决于人群中保护性免疫水平、毒株毒力、新病毒抗原变异程度及既往感染人数。

潜伏期:潜伏期短,通常为1~3日。;;个人预防;学校班级预防;;;;2.加强室内通风,保持个人卫生

〔1〕注意保持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的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每天通风不少于2小时。学生上课时,宿舍要开窗通风;课间和课后教室通风。并注意将窗户全部翻开,形成对流。

〔2〕自然通风不良的,应采取机械条件加强通风。如确要使用的中央空调和分体空调,应清洗消毒空气滤

文档评论(0)

mend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