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江西卷)-2025年中考考前押题 模拟试题预测猜想(全解全析).docxVIP

语文(江西卷)-2025年中考考前押题 模拟试题预测猜想(全解全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1/NUMPAGES24

2025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江西卷)

语文·全解全析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6小题,11分)

【原创题】阅读下面关于“文明互鉴”的语段,完成1-2题。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在敦煌莫高窟,不同文明的元素交(róng)碰撞()壁画中的飞天汲取了印度佛教艺术的灵动,色彩运用借鉴了中亚绘画的技法,而人物造型则彰显着中原文化的审美取向。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正是文明互鉴的生动写照。

1.(2分)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1)交(róng)碰撞(2)借鉴

2.(1分)下列填入文中()处的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A.逗号(,)B.句号(。)C.冒号(:)D.分号(;)

【答案】1.(1)融(2)jiàn2.C

【解析】

1.(1)交(róng)碰撞中“融”意为融合,“交融”指不同事物相互融合,需注意与“溶”(如“溶解”)区分。

(2)借鉴的“鉴”读音为jiàn,意为通过对照学习他人经验,切勿误读为“qiān”。

破折号后内容是对“不同文明的元素交融碰撞”的具体阐释,属于解释说明关系。

冒号(:)的核心作用之一是引出解释或举例,符合语境(用壁画元素具体说明“交融”的表现)。

逗号(,)表停顿、句号(。)表结束、分号(;)表并列,均无法体现“解释说明”的逻辑,故排除A、B、D。结论:选C(冒号)。

【情境题】阅读下面关于“数字阅读”的语段,完成3-4题。

数字阅读正改变着人们的阅读方式。数据显示,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电子书阅读量逐年增长,手机阅读成为主流方式。然而,碎片化阅读也带来一些问题:浅层次浏览导致理解浮于表面,过度依赖电子设备影响视力健康。如何在便捷性与深度性之间找到平衡,是数字阅读发展的关键课题。

3.(2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数据显示,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电子书阅读量逐年增强。

B.数据显示,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电子书阅读量逐年提高。

C.数据显示,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电子书阅读量逐年上涨。

D.数据显示,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电子书阅读量逐年增多。

4.(2分)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避免B.解决C.面对D.应对

【答案】3.B4.D

【解析】

第3题:“阅读量提高”为规范搭配,A项“增强”、C项“上涨”、D项“增多”均不贴切,故选B。

第4题:“应对问题”为固定搭配,“避免”“解决”“面对”与“问题”搭配时,语境不如“应对”恰当,故选D。

【真题改编】阅读下面关于“乡村振兴”的语段,完成5-6题。

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赋能。某乡村依托传统剪纸技艺,开发出剪纸文创产品、剪纸体验课程等,吸引游客的同时传承了非遗文化。村民们感慨:“老手艺变成了‘金饭碗’,好日子都是奋斗出来的!”这种“文化+产业”的模式,既激活了乡村的文化资源,又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

(2分)下列对文中“金饭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用黄金制作的饭碗B.收入稳定的好职业

C.易碎的传统技艺D.华而不实的装饰

(2分)下列句子作为文段结尾,最恰当的一项是()

A.乡村振兴,指日可待!B.传统文化,应该全面复兴。

C.唯有奋斗,才能实现梦想。D.文化赋能,助力乡村振兴。

【答案】5.B6.D

【解析】

第5题:结合语境,“金饭碗”比喻传统技艺带来的稳定收入,即“收入稳定的好职业”,故选B。

第6题:文段围绕“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展开,D项总结核心观点,其他选项偏离主题或范围不当,故选D。

二、古代诗文阅读(本大题共6小题,20分)

(一)(4分)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甲】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乙】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唐·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野寺来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辅之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法律、医学电子书,案列评析、合同PDF、教学设计、课件、导学案、中考、高考复习专题资料、试卷、真题、钢琴谱。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2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