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第一单元第2课旷日持久的战争作业2.doc

2017-2018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第一单元第2课旷日持久的战争作业2.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右图中的人物是德国卓越的天才战略家施里芬。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他为德国制订了“施里芬计划”,该计划最突出的特点是()

A.注重以发展科技赢得战争

B.强调集中兵力和速战速决

C.充分重视盟友的合作关系

D.侧重挖掘各兵种作战潜力

解析:选B。根据“施里芬计划”,战争爆发后,首先要在西线集中兵力,先占领比利时;然后向法国发起进攻,争取速战速决;最后将主力东调,打垮俄国。这个作战计划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强调集中兵力作战,强调速战速决。

2.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沿着双方战壕的许多地方,一种“自己活也让别人活”的体系逐渐发展起来,双方都清楚,自己无法将对方从战壕中轰打出来。基于这种共识,双方形成一种默契,既不炮轰厕所,也不在早餐时发动进攻。这种情况最不利于()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一战时期,德国两线作战,基本战略是速战速决打败敌人,材料反映的情况无疑对德国是最不利的。

3.在马恩河战役中,战争双方投入150多万人、6000多门大炮,在200余千米长的战线上展开激战。但德国未能实现“速战速决”的既定方针。这不能表明的是()

A.使双方转入旷日持久的阵地战之中

B.实际上宣告了“施里芬计划”的破产

C.标志着德国在战略上遭到重大失败

D.使德国的失败成为定局

解析:选D。既然德国不能实现“速战速决”,以后转入阵地战是必然的;“施里芬计划”的要旨是速战速决,故能表明该计划的破产;德国的战略是进攻与不断胜利,一旦进攻受挫,其战略就已经遭遇了失败;马恩河战役发生在大战的初期阶段,以后还要进行旷日持久的战争,德国的失败还未成定局。依上述分析,故选D。

4.第三帝国《装甲兵之歌》:“如果我们为命运女神所抛弃,如果我们从此不能回到故乡,如果子弹结束了我们的生命,如果我们在劫难逃,那至少我们忠实的坦克,会给我们一个金属的坟墓。”歌中所提到的坦克首先出现在下列哪个战役中()

A.凡尔登战役 B.东普鲁士战役

C.索姆河战役 D.马恩河战役

解析:选C。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先进武器——坦克首次使用的战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是索姆河战役。

文档评论(0)

wwoul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