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AGE2/NUMPAGES2
收集整理,仅供参考
2025重庆市黔江区辅警考试
试卷真题
(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姓名:________________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甲为满足性欲,通过利用虚拟女性头像和送Q币的方式,与小女孩(13岁)视频聊天,诱骗小女孩脱光衣服让其观看。后甲将在聊天过程中摄取的小女孩的8张裸体相片上传至微信群(50人群)供群友浏览,共计点击100余次。经鉴定,甲上传的照片属淫秽物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甲应以猥亵予以治安管理处罚
B.对甲应以传播淫秽物品罪追究刑事责任
C.对甲应以猥亵和传播淫秽信息予以治安管理处罚
D.对甲应以传播淫秽信息予以治安管理处罚
【答案】:D
2.公安机关()负责对勤务辅警身份、工作表现进行综合审查,提出警务车辆驾驶意见。
A.警务辅助人员管理部门
B.纪检监察部门
C.督察部门
D.警务保障部门
【答案】:A
3.违法行为人被决定行政拘留,应当在行政拘留期限内予以折抵的是()
A.因同一行为被刑事拘留的时间
B.因同一行为被传唤的时间
C.因同一行为被取保候审的时间
D.因同一行为被继续盘问的时间
【答案】:A
4.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的期限,自受理之日起不得超过30日;案情重大、复杂的,经上一级公安机关批准,可以延长()
A.30日
B.60日
C.1个月
D.90日
【答案】:A
5.某日下午15:00,甲县公安局城西派出所将一名迷路老人接回派出所安置,并通知其家人接回。老人儿子称有事在身要求派出所将老人送回家。派出所提出因警情较多,无法马上安排人手护送,17:00后可以护送老人回家。老人的儿子不能接受,当即向110报警台投诉,称派出所不作为。甲县公安局警察大队对此投诉恰当的处置措施是:
A.要求老人的儿子立刻接老人回家
B.告知老人的儿子派出所无违规情形
C.通知派出所自行与老人儿子协商解决问题
D.责令派出所克服困难马上送老人回家
【答案】:B
6.有四名想从事警务辅助工作的人员,其中刘明曾经在网络上散布损害国家声誉信息;胡虎因原工作的企业裁员而被辞退;王阳的亲弟弟参加了非法组织;柯科曾被行政拘留过,问:请问以上四位谁有资格从事警务辅助工作?()
A.胡虎
B.刘明
C.柯科
D.王阳
【答案】:A
7.下列情形中,不属于治安管理处罚公开原则范畴的是()。
A.处罚依据公开
B.被处罚人个人隐私公开
C.执法人员身份公开
D.处罚决定公开
【答案】:B
8.马某、赵某到某饭馆喝酒。其间,二人大声叫喊并划酒令猜拳。在旁边吃饭的王某表示不满,马某对此破口大骂,王某与马某吵起来,后马某、赵某对王某拳打脚踢,造成王某轻微伤。饭馆秩序打乱,其他客人纷纷夺路而逃,饭馆经济损失2000多元。马某、赵某的行为应构成()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A.扰乱单位秩序
B.殴打他人
C.寻衅滋事
D.扰乱公共场所秩序
【答案】:B
9.根据《刑法》的规定,下列情形中不成立累犯的是()。
A.孙某犯过失致人重伤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缓刑两年,缓刑期满后的第四年又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B.田某犯分裂国家罪被判处管制两年,管制期满后十年又犯颠覆国家政权罪,被判处拘役六个月
C.秦某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执行五年后被假释,于假释期满后的第五年又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
D.任某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刑满释放后的第三年,又犯妨害公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答案】:A
10.某年8月,张某拾得刘某丢失的手提包,内有驾驶证、银行卡等物。9月3日,张某把刘某的驾驶证给朋友胡某,称是自己好友的驾驶证,胡某用刘某的驾驶证在交管部门处理违章记分一次。过了几天,张某自己用刘某的驾驶证到交管部门处理违章记分一次。9月12日,刘某接到交管部门违章处理短信通知后,到交管部门查询,得知驾驶证被冒用,后到公安机关报案。张某的行为构成()。
A.招摇撞骗
B.提供虚假证言
C.不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D.扰乱单位秩序
【答案】:B
11.新闻媒体等单位和个人不得有以下()行为:①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事件信息;②报道、传播可能引起模仿的恐怖活动的实施细节;③发布恐怖事件中残忍、不人道的场景;④未经批准,报道、传播现场应对处置的工作人员、人质身份信息和应对处置行动情况的。
A.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12.下列行为中不属于扰乱公共秩序行为的是()。
A.扰乱港口秩序
B.在铁路线路上放置障碍物
C.破坏依法进行的选举秩序
D.扰乱航空器秩序
【答案】:B
13.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因履行职责的紧急需要,经(),可以优先乘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