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哲学教学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哲学教学课件欢迎来到中国古代哲学课程。本课件将带领大家系统了解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历程、主要流派及其思想精髓。我们将探索从先秦诸子百家到宋明理学的演变过程,分析各流派的核心观念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通过本课程,您将领略中国古代先哲的智慧结晶,理解中华文明独特的思维方式,并思考这些古老智慧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与应用。让我们一起踏上这段穿越时空的哲学之旅,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古代哲学基本概念哲学的定义与起源哲学一词源于希腊语philosophia,意为爱智慧。在中国古代,哲字最早见于《周易》: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中国古代称哲学为道,如《论语》中的朝闻道,夕死可矣。中国哲学追求的是人生智慧和治国之道,强调内省、修身和实践。中国哲学的主要特点中国哲学具有鲜明的实用性和伦理性,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它不同于西方哲学的抽象思辨,而是更关注道德修养和社会秩序的建立。另一重要特点是中国哲学的整体性思维,善于用阴阳、五行等概念构建系统的宇宙观,将天、地、人视为一个有机整体。这种思维方式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中国哲学大致发展脉络先秦诸子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派纷纷登场,形成了中国哲学的基本格局和主要思想框架。孔子、老子、墨子、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等大思想家相继出现。两汉至隋唐公元前206年-公元907年,儒学成为官方意识形态,经学兴起。佛教传入中国并与本土文化相融合,玄学兴起,形成儒释道三足鼎立格局。重要代表有董仲舒、王充、何晏、王弼、僧肇等。宋明理学公元960年-公元1644年,新儒学兴起,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为代表,构建了系统的本体论和宇宙论。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思想家推动了儒学的创新与发展。晚清至现代1644年以后,随着西方文化的东渐,中国哲学面临挑战与转型。考据学兴起,后有新文化运动与中西哲学的交流融合。冯友兰、熊十力、牟宗三等学者致力于中国哲学的现代诠释与创新。

先秦时代哲学繁荣的背景周王室衰落西周末年,周王室权威衰微,诸侯争霸,礼崩乐坏,社会秩序混乱,引发知识分子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战争频繁诸侯国之间战争不断,社会动荡,促使人们寻求和平与稳定的治国方略,为各种政治哲学提供了实践舞台。铁器普及铁农具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发展,使更多人摆脱生存压力,有条件进行哲学思考。思想自由政治中心多元化,各国君主为争取人才,普遍采取开明政策,为思想家提供相对自由的言论环境。

百家争鸣概述儒家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强调仁义礼智信,主张以德治国,重视伦理道德与人格修养。道家以老子、庄子为代表,崇尚道法自然,追求清静无为,与世无争,批判权力与功利。墨家以墨子为代表,提倡兼爱非攻,崇尚节俭,反对铺张,注重实用技艺与逻辑思辨。法家以韩非子、商鞅为代表,主张以法治国,重视刑罚威慑,强调君主集权与社会控制。名家以公孙龙、惠施为代表,专注于名实关系的辩析,发展了中国早期的逻辑学。

儒家哲学的起源周文化基础儒家思想植根于西周的礼乐传统,尊崇周公制礼作乐的政治文化遗产社会变革需求面对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亟需重建道德秩序与社会规范孔子创立孔子集大成,系统阐发仁学思想,创办私学,培养人才,开启儒家传统儒家哲学以仁为核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孔子认为,只有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次第过程,才能实现社会的理想状态。儒家思想主张正名,即让社会中每个人都能够恰当地履行自己的角色责任,从而维护社会秩序的和谐与稳定。

孔子生平与思想人物生平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出身没落贵族家庭,少年时期家境贫寒,勤奋好学。曾任鲁国委吏、司空、大司寇等职,后因政见不合辞官。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回鲁,整理典籍,教授弟子。仁的思想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仁的具体表现包括孝、悌、忠、恕等道德规范。他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人们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礼治主张孔子主张以礼治国,认为礼不仅是外在形式,更是内在道德的体现。他提出克己复礼,要求人们通过自我约束,恢复周礼的精神实质,以实现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礼制的根本在于通过教化而非强制来规范人的行为。

孟子和性善论孟子其人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名轲,邹国人,儒家思想的重要传承者和发展者。他师从孔子孙子思孟学派,周游列国,宣扬仁政思想,著有《孟子》一书。孟子被尊为亚圣,与孔子、荀子并称儒家三圣。在战国时期诸子争鸣的背景下,孟子力图捍卫和发展儒家思想,与杨朱、墨子等学派展开思想交锋,成为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性善论核心孟子提出

文档评论(0)

157****057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