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锦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语文含解析.docx

辽宁省锦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语文含解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辽宁省锦州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一、考试说明

1.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50分。

2.答题前,请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选择题答案需用2B铅笔涂黑答题卡对应题号,非选择题答案需书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超出区域或书写在试卷上无效。

二、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近十余年来,人文地理学者对于“意象”问题颇为关注。地理学者考虑“意象”没有文学史家那么麻烦,只是将它理解为客观事物在人类主观世界中的反映。既如此,地理学者不再刻意强调“意象”是否经过某种“加工”,因为环境感知必然受到文化价值取向、知识背景的制约。就是说,凡进入观念世界的客观物,都会因主观的参与而被赋予某种意义。

1.根据原文,下列对“意象”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客观事物在人类主观世界中的反映

B.经过某种加工后的客观事物

C.完全脱离主观参与的事物

D.仅由文化价值取向决定的观念

2.作者认为,地理学者对“意象”的研究与文学史家相比,有什么不同?(3分)

A.地理学者更注重意象的文化背景

B.地理学者更关注意象的主观加工

C.地理学者不刻意强调意象是否经过加工

D.地理学者更强调意象的客观性

3.根据原文,下列哪项表述是错误的?(3分)

A.意象是客观事物在人类主观世界中的反映

B.意象会受到文化价值取向的影响

C.意象完全由主观因素决定

D.意象与客观事物之间有必然联系

(二)现代文阅读II(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材料二:

A.提高了生活便利性

B.推动了经济发展

C.改善了医疗条件

D.促进了教育公平

A.隐私泄露

B.数据安全

C.人类失业

D.算法偏见

A.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B.提高公众科技素养

D.增强国际合作

三、古诗文阅读(30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

材料三:

《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学而时习之:学习并时常温习

B.不亦说乎:不也是很愉快吗?

C.有朋自远方来:有朋友从远方来

D.人不知而不愠:别人不了解自己而不生气

10.下列对文中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C.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1.请翻译文中的一句话:“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3分)

(二)古诗词鉴赏(15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1214题。

材料四: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描绘了夜晚的静谧景象

B.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C.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D.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13.诗中“疑是地上霜”一句的作用是什么?(4分)

A.渲染了夜晚的寒冷气氛

B.增强了诗歌的意境美

C.突出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D.烘托了诗人的孤独感

14.请分析这首诗的抒情手法。(4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表达(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6题。

材料五: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语言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一些网络流行语如“打工人”“emo”等,既反映了当代社会的某些现象,也引发了人们对语言规范的关注。

15.下列对网络流行语的态度,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完全接受,无需规范

B.适度使用,注重规范

C.坚决抵制,维护传统

D.不加限制,任其发展

16.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网络流行语使用的看法。(4分)

(二)逻辑推理(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8题。

材料六:

①如果产品价格合理,那么市场需求旺盛;

②如果市场需求旺盛,那么产品质量必须过硬;

③如果产品质量过硬,那么产品价格不能过高。

A.产品价格合理

B.产品市

文档评论(0)

135****02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