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2024年贵州省安顺市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一、基础积累(20分)
1.阅读回答问题。
甲辰龙年,龙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在十二生肖中,龙是最特别的一个——它是想象中的生灵,未曾见于现实之中,但在中国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中华民族的图téng①,龙承载着尊贵、吉祥、繁荣等诸如此类的美好寓意,这从“龙马精神”“人中龙凤”“生龙活虎”“龙行龘龘(dádá)”等成语中便可见一斑。龙所代表的民族精神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开拓进取、自强不息。
大概从商周时代开始,龙就被赋予了特别的寓意,得到人们的崇拜。在古人看来,龙是吉祥之物,是和风化雨的zhǔzǎi②。从诞生之初,人们一直认为龙是司雨之神,古代每遇干旱少雨的时节,老百姓会到龙王庙拜神祈雨。风调雨顺的时候,人们也会祭祀龙王,用以祈福消灾,寻求bì③护。
作为特殊的文化符号,“龙”在民间也不少见。比如人们过春节时舞龙灯,端午节时赛龙舟。这时候的龙,其实是一种神话形象或民间信仰。用龙来命名的事物遍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比如龙眼、龙须面、龙须酥……时间流逝,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龙文化的生命力络绎不绝。
(1)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
(2)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诸如此类 B.赋予 C.流逝 D.络绎不绝
【答案】(1)腾主宰庇(2)D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
图腾:túténg,原始社会人认为与本氏族有血缘关系的某种动物或自然物,一般用作本氏族的标志。
主宰:zhǔzǎi,掌握、支配人或事物的力量;主管、支配。
庇护:bìhù,袒护、保护。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诸如此类:指像这一类还有不少,文中用来说明龙承载的美好寓意通过很多成语都能体现,使用恰当;
B.赋予:交给(重大任务、使命等),“赋予特别的寓意”搭配合理,使用恰当;
C.流逝:像流水一样消逝,常用来形容时间等,“时间流逝”用法正确,使用恰当;
D.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不能用来形容“龙文化的生命力”,此处应使用“生生不息”等词语来形容生命力持续旺盛,该词使用不恰当;
故选D。
2.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
①水何澹澹,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②政入万山围子里,____________。(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③我是你__________,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④__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⑤拣尽寒枝不肯栖,__________。(苏轼《卜算子?咏梅》)
⑥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⑦《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既言事,又写景,传达出诗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
⑧古文中不乏以早晚天气的变化写山水之美的佳句,如《醉翁亭记》中的“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岳阳楼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山岛竦峙②.一山放出一山拦③.簇新的理想④.商女不知亡国恨⑤.寂寞沙洲冷⑥.烽火连三月⑦.征蓬出汉塞⑧.归雁入胡天⑨.朝晖夕阴⑩.气象万千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竦峙、簇、烽、蓬、晖”等字词容易写错。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是由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所撰写,它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
B.《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是一篇典范的说理文章,作者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C.汪曾祺常常撷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入文,其散文平淡自然,饶有趣味。《昆明的雨》体现了这一特点。
D.中国古代诗文中,常用“烽烟”代指战争,“手足”代指兄弟,“桃李”代指学生,“婵娟”代指月亮等。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内容。编年体通史是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如《资治通鉴》。
故选A。
二、阅读能力(50分)
4.学校开展“经典阅读”活动,下面是晓嘉同学做的读书笔记,其中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届湖北省十堰市高三三模(4月调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届江苏省南通市高三上学期9月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年贵州省安顺市中考一模语文试卷.docx
- 2024年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中考二模考试语文试题.docx
- 2024年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年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docx
- 2025年4月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年安徽省阜阳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年安徽省淮南市西部地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年安徽省省级校联考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年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年北京市朝阳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年北京市平谷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