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 古诗词赏析试卷(原卷+答案解释)2024-2025学年(统编版) .pdfVIP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 古诗词赏析试卷(原卷+答案解释)2024-2025学年(统编版) .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备考

古诗词赏析

—、课内古诗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

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大地高远广阔,时间久远,我只能独自悲伤地流下眼泪

结构脉络:

[前不见古人1吊古伤今]诗人通过描写登楼远眺、伤

后不见来者J生不逢[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

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宇宙广阔无垠[抒发了怀才不遇、孤独苦闷

〔独怆然而涕下:个人孤独悲苦J的愁苦情怀。

内容赏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句中的“前与“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再分别辅以后面的“不字,将诗人的孤独

之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情感:诗人俯仰古今,写自己没能遇到贤君明主,感叹自已生不逢

时,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悠悠表现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独字更加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名状的孤独

感。“独字兀然现于读者眼前,将诗人那种形单影只登上高楼的寂寞感伤淋漓尽致地表达

了出来,也易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天地之“悠悠与人之“独影,互为映照,诗人把个人的存在置于广漠的宇宙空间下

来表现,衬托出人的孤单渺小。

诗人站在幽州台上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怆然流泪,抒发了诗人

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

重点问题:

1.诗的前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怎样的情感?

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往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既表露出对古代礼贤下士的明君

的钦佩仰慕,也隐含自己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和孤寂。

2.诗人为什么“怆然涕下?从诗中找出理由。

①明君不见(不见古贤);②壮志难酬(不见今贤);③人生短暂(天地悠悠);④孤独寂

寞(独自孤单)。

3.诗歌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举例并简要分析。

示例一:通过“前与“后“古人”与“来者”的对比,表明时间流逝,一去不返。

示例二:通过“天地悠悠”与“独”的对比,表现出大地的广阔、宇宙的永恒,衬托了

个人的渺小和失落。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

五岳之首的泰山到底怎么样?泰山横跨齐鲁,那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望不到尽头。

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汇聚在这里,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层云生起,使心胸震荡,睁大了眼睛远望飞鸟归林。

终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视众山匍匐在四周,显得那么渺小。

结构脉络:

内容赏析: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仰望泰山整体,从远望的角度写泰山的高大与历史悠久。开篇以问答的形式,表明泰山

的青色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表现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从空间看,泰山横跨齐鲁;

从时间看,泰山郁郁葱葱,千古常青。

以设问统领下文。在自问自答中,生动形象地道出泰山的绵延、高大。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钟”字使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大自然赋予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割字采用夸张和比

喻手法,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

的形象。虚实结合。上句虚写泰山的神奇秀丽,下句实写泰山高耸挺立的气势。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凌”字表现了诗人登临泰山的决心和豪迈的壮志,“小字写出泰山高

文档评论(0)

151****181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