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4年央视朗读者观后感心得体会(33篇)
2024年央视朗读者观后感心得体会(精选33篇)
2024年央视朗读者观后感心得体会篇1
陪伴,是一种温暖,因为它意味着有人把世界最珍贵的时间给了你;陪伴,更是一种力量,因为失去了陪伴,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意义。
这是我观看2月25日央视播出的《朗读者》后,写下的感触良多的一段话。而这一期的《朗读者》给我印象最深的人物,要数郑渊洁父子了。郑渊洁被称为中国最有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童话大王。而他所取得的成就,与他的父亲郑洪升是密不可分。郑渊洁上小学时,有一次因改变了老师出的作文题,写成《早起的虫子被鸟吃》,被老师羞辱,他则引爆了藏在身上的拉炮,从而被学校开除。父亲看了他写的检查后,则说了一句话,孩子,没关系,我在家教你。父亲则开始了对郑渊洁的家教模式。还有一次,父亲半夜偷偷给儿子钢笔灌完钢笔水,被儿子发现。父子俩聊了许久。最后父亲问,你一个人能把《童话大王》写多少年?郑渊洁回答,只要你和妈妈活着,我就一直把它写下去。而父亲则说,只要你一直写下去,我和你妈妈就一直活下去。父亲的陪伴和对儿子的鼓励,由此可见一斑。而父爱之深沉,也令人为之动容。这不禁让我感同身受。
我清楚地记得,那是20__年12月14日的下午5点多,我踏上了去往福建的列车,离开了生活了20__年的家乡和父母。殊不知,这一次分别让我整整两年再也没见过我的父母。因为,这是开往福建的军列。我要去部队服役了。我是家里的独生子,从小被父母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而我从小也没出过远门,求学之路:小学在村里,初中在镇上,高中在县里,大学在市里,我像是温室里的花朵。而我到部队后往家里打的第一个电话,就情不自禁地哭了。这并不是因为受不了训练的苦与累,而是十分想家、想父母。
就这样,时间一晃而过,来到了20__年11月。当时的我纠结于留队还是退伍。打电话给家里,父亲说,敏敏,我知道你不是怕苦,如果想家,就回来吧!就这样,20__年12月,我毅然选择退伍,回到了一所农村小学当老师。现在,我已参加工作6年。我也非常满足于这样朝九晚五的生活。每天下班,我都会回家。我知道,不管多晚,总有热气腾腾的饭菜在等我;我也知道,不管多晚,总有人在等我回家,那就是我至亲的人。
有人说,再多轰轰烈烈的誓言,也比不上平平淡淡的陪伴。因为,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2024年央视朗读者观后感心得体会篇2
朗读亭是我特别喜欢的设置。当初我们创意是希望能够让普通人也慢慢地开始接受有这样一种传递感情的一种手段。其实朗读真的应该像唱歌说话一样,我们有时候可以用这种方式借文传情。正如最近爆红的节目《朗读者》的制作人董卿的初衷一样,朗读亭是带着《朗读者》节目的使命,打通线上与线下的距离,走近每个朗读者的身边,将一段六十分钟的客厅文化转变为一场20__最具热点的全民文化活动。它的推出旨在让各行各业的人在步伐匆忙的日子里稍作暂停,走进朗读亭朗读名篇片段,用简单的方式呈现内心中最想表达的情愫,用发至心灵的声音朗读自己的人生梦想,感受文字的力量。
作为《朗读者》节目播出后抵达的第一个城市,朗读亭在杭州迅速成为爆款,将杭州人民的朗读热情全数激发,引得媒体争相报道。浙江大学微信号发布关于朗读亭的文章也瞬间突破+的阅读量,可见朗读亭的备受追捧。
京杭运河畔,是朗读亭在杭州的第一站,一位大爷在亭前挥毫写意,洋洋洒洒写下朗读亭三个大字,引发路人围观。紧接着,朗读亭来到第二站杭州市图书馆,穿戏服的女子、外国留学生各行各业的人都在朗读亭前驻足,其中,75岁的王佩英奶奶朗读了病床上老伴写的情书,走出亭子时,她泪流满面,在场的众人也纷纷为之动容。
前日,朗读亭移动到浙江大学站。这是朗读亭到杭州的第五天,当天寒风冷雨的恶劣天气状况却丝毫没有影响到朗读亭的热度。源源不断的人撑着伞来到朗读亭前排队,仅从从上午十点到下午四点,朗读亭就已倾听了80多位朗读者的故事。他们中有浙大的学子,也有特地赶来的中、小学生,还有不同职业的人、不同年龄的人都聚集在这小小的朗读亭周围,渴望朗读出自己内心的情感。原定晚上十点的录制,也到接近零点时才录完最后一个朗读者。
一天下来,朗读亭已经收录了超过170位朗读者的朗读片段,连节目组的导演和摄像,都被杭州人民的这股热情和毅力吓到,表示:今天我看到好多教授学者进亭子朗读,这种状况我还是第一次碰到。很多人在冷风里排了几小时队,脸上还是笑呵呵的,这在别的城市也难以想象,没想到,杭州人为了朗读这件事,这么有恒心,有耐力。
本周末,朗读亭将会移动到浙江图书馆。相信还会有更多的人走进朗读亭,在其中朗读出自己的故事。
2024年央视朗读者观后感心得体会篇3
我们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从文字中获得过快乐。与其说朗读者在传播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