鱇䱶白鱼增殖放流技术规程-编制说明.pdfVIP

鱇䱶白鱼增殖放流技术规程-编制说明.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鱇䱶白鱼增殖放流技术规程》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江苏省农学会团体标准

2.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玉溪市抚仙湖管理局、云南茂

湾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

3.主要起草人:曾庆飞、谷孝鸿、郑忠清、殷树茂、毛志刚、陈辉辉

二、制定(修订)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

鱇䱶白鱼(Anabariliusgrahami)主要产于云南的抚仙湖,直到上世纪60年代,

云南抚仙湖中鱇䱶白鱼的年产量,依然可以达到400~500t,上世纪80年代的年产量

也还有300~400t,鱇䱶白鱼一直是云南抚仙湖湖区主要食用经济鱼类之一。而从上世

纪90年代初开始,云南抚仙湖鱇䱶白鱼的产量开始急速下降,1998年鱇䱶白鱼的年

产量是10.4t,到2000-2004年的年产量仅为0.5~1.0t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云

南抚仙湖区鱇䱶白鱼就退出了该湖区主要食用经济鱼类的行列。

导致鱇䱶白鱼资源衰退的原因主要有自身的生物学因素、外来物种银鱼入侵、酷

渔滥捕和水质污染四个因素引起。首先,鱇䱶白鱼属于小型经济鱼类,生长速度比较

缓慢。在湖边砾石浅滩、具有溶洞出水口或山泉出水口等处产粘性卵。幼鱼主要在湖

泊沿岸浅水区觅食生息,而成鱼则在深水区觅食和生活。而近年来云南抚仙湖的浅水

区受人类活动干扰,一旦鱇䱶白鱼幼鱼的生长受到影响,成鱼的总产量就必然会下降。

杀鸡取卵式的捕捞、外来鱼类入侵、建设水利工程、围湖造田以及人类生产与生活活

动导致的湖水水质环境变化等因素,均对鱇䱶白鱼幼鱼的浅水活动区域造成了严重干

扰,最终造成了鱇䱶白鱼的种群数量锐减。接着,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云南

抚仙湖中引进了太湖新银鱼(NeosalanxtaihuensisChen)后,立即在云南抚仙湖中

形成优势种群,终于让鱇䱶白鱼遭受到了灭顶之灾。由于太湖新银鱼与鱇䱶白鱼的食

性竞争,导致鱇䱶白鱼幼鱼大量死亡,而无法发育成成鱼。再者,因为云南抚仙湖中

鱇䱶白鱼种群数量锐减,拥有无限美味的鱇䱶白鱼在市场上的价位也就随之猛涨,曾

一度高达3000元/kg。正是在巨大的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渔民进一步加剧了残酷滥捕

鱇䱶白鱼的力度。偷捕、炸鱼、毒鱼、电鱼等不法行为使进入产卵时期的鱇䱶白鱼失

1

去了产卵繁殖后代的机会。最后,近年来抚仙湖湖区周边由于生活及工业污水污染以

及近郊磷酸盐厂、水泥厂、机械厂等排出的废渣、废气、废水以及农业用化肥、农药

等的污染,水体氮磷营养盐有增加的趋势。鱇䱶白鱼对水质的要求比较高,在污染水

域中是难以存活。可见,鱇䱶白鱼的繁殖生存环境不容乐观,种群资源衰退严重。

由于比较长时期以来的水域环境改变,如水质污染、水草减少、鱇䱶白鱼亲鱼产

卵场和幼鱼栖息地被破坏,尤其是在引种时带进多种小杂鱼和太湖新银鱼的水量繁衍,

即使对云南抚仙湖中鱇䱶白鱼采取了普遍沿用的禁渔措施,也只是对该物种的保护能

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还是难以逆转鱇䱶白鱼趋于濒危或绝灭的进程。人们必须另辟

蹊径,而开展鱇䱶白鱼人工繁殖和幼鱼放流,这是恢复资源、拯救濒危物种的有效手

段。这项措施虽然已经连续实施了多年,但是,可能是幼鱼放流数量比较少,还是因

为其他尚未明了的原因,至今该湖中的鱇䱶白鱼数量尚十分有限。因此,需要对鱇䱶

白鱼增殖放流技术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提高增殖放流效率。

国内现行有效的涉及淡水鱼类增殖放流的标准有7项,分别为3个行业标准《水

生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范-兰州鲶》(SC/T9439-2020)、《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范-

鳜》(SC/T9430-2019)和《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程》(SC/T9401-2010),4个地

方标准《安徽省水生动物增殖放流技术规范》(DB34T1005-2009)、《鲢鳙鱼增殖放流

技术规范》(DB33/T875-2012)、《大水域鲢鳙鱼增殖放流技术规范》(DB13/T

1019-2009)和《鱼类增殖放流技术规范》(DB11/T871-2012)。这些标准主要是针对

鲢鳙、鳜、鲶的增殖放流,没有特指土著珍稀鱼类的,在国内土著鱼类增殖放流强度

加大的情况下,土著鱼类增殖放流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现有标准的技术指导性不强的

短板就越发明显。鱇䱶白鱼作为土著珍稀鱼类的代表,标准制定对于珍稀、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