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语文考前信息必刷卷-(南京专用).docx

2025年中考语文考前信息必刷卷-(南京专用).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1/NUMPAGES19

绝密★启用前

2025年中考考前信息必刷卷05

语文(南京专用)

考情速递

中考·新动向

1.题材多元化与社会热点融合??

??命题方向从单一主题转向多维度覆盖,主要包括:社会热点与责任担当;传统文化与地方特色;个人成长与情感体验;科技创新与思辨能力等。

2.价值观引导与创新思维并重??

??命题强调正向价值观的渗透;同时开放型题目比例增加,如名著题,不限定某一本书,要求学生调动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想象力。

3.贴近生活与真实性考查??

??题目多从学生日常生活切入,例如“参加主题为‘青春’的演讲”,“国画课当堂创作”等。

中考·新考法

1.?古诗文考查的创新题型?

??古诗文意境组合;古诗与现代语境的融合;“飞花令”等互动形式等。

2.名著阅读的深度整合?

??人物性格与现实的结合;名著主题的跨时代解读;封面设计与主题关联等。

3.非连续性文本的综合分析??

??将新闻稿、图表等非连续文本融入阅读题;结合社会热点(如环保、科技)设计说明文题目。

命题·大预测

备考建议

1.强化跨文本分析能力:练习将古诗、名著片段与非连续文本(如图表、新闻)结合分析。??

2.积累多维度素材:关注社会热点(如科技伦理)、传统文化案例(如非遗保护)及个人成长故事,建立分类素材库。??

3.模拟开放性题目:针对“双刃剑”“历史想象”等题型进行多角度论述训练,提升辩证思维。??

4.注重语言实践:参与辩论、新闻稿撰写等活动,增强实际应用能力。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20分)

学校开展“走进民俗博物馆”活动,你和校报小记者小语参加并完成任务。(14分)

南京市民俗博物馆,位于甘熙故居。来到这里,你可以观赏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和非遗传承者的表演,这些演yì(???)了南京璀璨的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契(???)合,展现了南京特有的民俗魅力。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2分)

演yì()契()合

2.在金陵工巧展区,南京非遗“民间布艺”传承人高瑞雷老师正在给某小学民俗社团开设布艺体验课。小语采访了高老师和该社团带队的马老师。你根据提示,完成任务。(5分)

??非遗的传承

采访目的

了解人们在非遗传承方面所作的努力

采访对象

高老师

马老师

采访问题

①“民间布艺”传承的现状是怎样的?

②传承“民间布艺”,您有哪些好办法?

①贵校目前开设了哪些学生社团?

②民俗博物馆多年来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您为什么还带学生来这里体验“民间布艺”呢?

采访记录

布艺传承在衰变,亟需传承;创新针法,制作布艺精品;开设“赏学非遗”线上课程。

(1)完成表格横线处采访问题的拟写。(2分)

(2)采访马老师的三个问题,哪一个更有价值?根据采访目的与采访对象加以分析。(3分)

3.在非遗综合展示区,你和小语观赏了秦淮灯彩、葫芦彩绘等非遗作品,你们撰写对联,抒发了赞赏之情。小语撰写了上联,你结合葫芦彩绘的介绍,补写下联,与之应和。(3分)

葫芦彩绘起源于宋,兴盛于清。在中国民间,葫芦谐音“福禄”,一直被视为吉祥物,在上面赋诗作画,寄寓了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期盼。

上联:手制灯盏融民俗灵秀

下联:

4.在南京剪纸展区,你买了一幅作品(见下图,剪纸为红色),并结合作品寓意,写下一段祝福语,准备送给即将工作的表哥。(4分)

??

5.填写古诗文中写景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愉悦之情。(6分)

(1)天街小雨润如酥,。(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3)几处早莺争暖树,。(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四时俱备。(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5)你认为“

文档评论(0)

人間有味是清歡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