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新题速递之说明文阅读(2025年4月).docxVIP

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新题速递之说明文阅读(2025年4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PAGE90页(共NUMPAGES90页)

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新题速递之说明文阅读(2025年4月)

一.现代文阅读(共20小题)

1.(2025?隆昌市校级一模)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古代中国人的身高是多少

张嵚

①中国古代野史演义里一个常见的豪横桥段,就是“炫身高”。

②比如古典名著《三国演义》里,但凡牛人出场,都要报身高。白脸曹操身高七尺爱哭的刘备身高七尺五寸,猛张飞身高八尺,红脸汉子关羽身高九尺。出场没多久就领盒饭的华雄,同样有九尺高。按照现代标准,哪怕最矮的曹操,身高也达到2.3米,放篮球队里可以做中锋。“身长九尺”的关羽,身高更是近3米,“温酒斩华雄”那一仗,等于是两个“三米大汉”在血拼……而放在正史记载里,许多古代人物的身高,也是让人一换算就吓一跳:比如《史记》里的西汉开国功臣那食其,出场时就是“年六十余,长八尺”。这何止是个“高阳酒徒”?简直是个巨型大汉。周游列国的孔夫子,也是个“九尺有六寸”的大汉。也就是说,如果把古代名人组个团,那就是个能碾压篮球明星的“巨人团队”。这震撼一幕,也让很多“历史票友”发出“古人个子真高”的感叹。有些好事者还开启“沉痛反思”模式,追问“为什么中国人变揍了”。相关的奇谈怪论,多年来衍生不断。

③不过,古代的度量衡换算,其实和现代出入颇多。比如秦汉至三国时期的“一尺”,并非我们今天熟悉的0.33米,相反只有0.23米左右。这么一换算,许多古代名人们看上去无比豪横的身高,也就大大缩水;曹操1.6米,刘备1.73米,张飞1.8米。倒是关羽、华雄、孔子等人,拥有着2.07米以上的身高,即使放在今天,也算是巨人。而比起正史、野史里记载的数据,真实的古代中国人身高又是什么样的?首先比较准确的,就是考古数据。以北京西屯基地的考古数据为例,当地共发掘出从汉代至明清年间的400多座墓葬。以墓葬里的人骨标本推算:此地汉代男性的身高在1.44米到1.54米之间,即使是相对较高的清代男性人骨标本,其身高也只在1.59米到1.6米之间。即便是《三国演义》里“比较矮”的曹操,放这里都称得上高。

④在历朝历代的古代军队里,身高常常是硬性条件。比如战国时代的战车兵和骑兵,对于身高都有严格要求。《六韬》里记载说,当时的战车兵必须“取年四十以下,长七尺五寸以上”,也就是身高“七尺五寸”且40岁以下的士兵。骑兵则要“长七尺五寸以上,壮健捷疾”。可见除了要强壮能跑,“七尺五寸”同样也是硬标准。那“七尺五寸“又是多高呢?按照秦汉时代的废量衡,换算过未约为1.73米。

⑤发展到“国家养兵”的两宋年间,那些享受着优厚待遇的“大宋禁军”,入选时的硬性条件同样是身高。宋朝禁军的身高,从“五尺五寸”到“五尺八寸”分为5个等级,以宋代度量衡换算,也就是在1.71米到1.8米之间。之后的元明清三朝的军队,也基本沿用了这个选兵标准。“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俏坑里,兵马俑的平均身高,也在1.77米左右。也就是说,倘若穿越到中国古代,身高达到1.7米,那就是标准的“大个子”。

(选自《读者》2022年第2期,有删改)

(1)选文标题“古代中国人的身高是多少”有何妙处?

(2)选文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①比如葵汉至三国时期的“一尺”,并非我们今天熟悉的0.33米,相反只有0.23米左右。

②也就是说,倘若穿越到中国古代,身高达到1.7米,那就是标准的“大个子”。

2.(2025?金山区二模)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雀替:梁上的精彩

①在紫禁城古建筑中,人们常会注意到从柱顶向两侧伸出的横木,其上雕工精美,形如一对翅膀。这就是雀替,在宋代又被称为“角替”,其作用是辅助拉结柱子及梁枋。

②雀替的形制成熟较晚,虽于北魏期间已具雏形,但直至明代才被广为应用。早期的雀替立面形状为四边形,宋末和金代的雀替在其下部出现了蝉肚造型,明代起雀替的外形轮廓及建筑纹饰开始丰富化,并且在构图上得到不断的发展,有龙、凤、仙鹤、花鸟、花篮、金蟾等各种形式,至清时即成为一种风格独特的构件。

③作为古人建筑智慧的结晶,雀替的应用可以在建筑物的、、等方面发挥作用。雀替位于梁枋下端,【甲】,雀替的受力方式以受压为主,其作用相当于“梁垫”,以支承梁端传来的外力。古建筑梁枋头往往做成榫头形式,其受力截面相对于梁身要有一定程度减小。这使得梁枋端竖向外力过大时,梁头会产生剪切破坏的危险。而这种“梁垫”的存在,增加了梁枋在端部的受力截面,有利于增强梁头的负荷能力,可减小其剪切破坏。【乙】,梁在上部外力作用下产生竖向弯曲。此时,位于梁端下部的雀替相当于一个附加支座,减小了梁的跨度,不仅有利于减小传到梁端的弯矩,而且可以减小梁本身的竖向弯曲

文档评论(0)

136****343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