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_T4442.3-2023_煤矿水害防治第3部分:地面区域治理_安徽省.docxVIP

DB34_T4442.3-2023_煤矿水害防治第3部分:地面区域治理_安徽省.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73.020

CCSD01

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4442.3—2023

煤矿水害防治第3部分:地面区域治理

Preventionandcontrolofwaterdisasterincoalmine—Part3Treatmentofground

areas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4/T4442.3—2023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DB34/T4442《煤矿水害防治》的第3部分。DB34/T4442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顶板水害防治;

——第2部分:井下底板注浆加固;

——第3部分:地面区域治理;

——第4部分:老空水害防治。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安徽省煤矿安全监管技术中心提出。

本文件由安徽省能源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省煤矿安全监管技术中心、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淮河能源控股

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皖北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煤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理工大学、合肥工

业大学、安徽惠洲地质安全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鲍来祥、方恒林、杨广琦、汪云龙、孙尚云、王军、鹿百东、张传安、刘芋宏、

王大设、庞迎春、刘满才、汪玉泉、廉法宪、姚多喜、陈陆望、童世杰、周学年、程世贵、胡杰、孟志

明、罗江发、刘惠洲。

I

DB34/T4442.3—2023

煤矿水害防治第3部分:地面区域治理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煤矿底板承压水地面区域治理的技术路线、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区域超前探查治理、

效果验证和安全评价。

本文件适用于开采煤层底板存在隐伏导水构造,或者受富水性中等、强底板含水层威胁,需进行地

面区域超前探查治理的矿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3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地面区域治理surfaceregionalcontrol

在地面施工定向多分支钻孔,对一定区域内的煤层底板含水层或者隔水层进行超前探查与注浆治

理,封堵煤层底板与下伏含水层间的导水通道,增强隔水层阻水能力或改造含水层富水性的技术。

随钻测井loggingwhiledrilling

钻井液

钻井过程中用以携带和悬浮钻屑、稳定井壁和平衡地层压力、冷却和润滑钻探与钻具、传递流体动

力等多种功能满足钻井需要的各种循环流体的总称。

沿孔壁测量岩层的自然伽马射线强度,以研究岩层划分和地层对比的测井方法。

[来源:GB/T15663.1-2008,11.31,有修改]

4

1

DB34/T4442.3—2023

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区域超前探查治理,效果验证与安全评价。

5

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根据物探、钻探成果和生产揭露资料,分析矿井太灰含水层、奥灰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评价太灰、

奥灰含水层富水性及其水力联系,断层及开采煤层底板隐伏构造发育情况及其导(富)水性,提出水害

防治方案。

6

区域超前探查治理

设计说明书

内容如下:

a)

区域探查治理工程概况,包括项目来源、治理范围、治理可行性和必要性,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综合治理思路、治理目的层位、预期目标;

b)

治理工程方案设计,包括地面主孔、分支孔、检验孔布置,工程量与工期,检验和评价方法。

分支孔的布置应当与主要裂隙、构造发育方向垂直或斜交,分支孔间距应当根据实测浆液扩散

距离合理确定,未实测浆液扩散距离的孔间距不大于60m;治理层位的选择应当满足突水系数

要求,并兼顾顺层、判层及可注性;治理范围根据承压水静水压力计算,且不小于开采边界外

侧30m;

c)

d)

e)

施工组织设计。包括钻探、注浆设备配置,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环保

管控要求;

施工技术要求。包括下套管、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岩屑录井、钻时录井、随钻测井、轨迹控制、

钻井液,钻孔顺层率,压水试验,注浆工艺,注浆材料,注浆结束标准;

效益分析。包括工程概算,经济及安全效益分析。

设计编制与审批

煤矿应当建立区域治理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和验收制度,监督和管控区域治理工程设计、探查、注浆、

效果验证各项工序和关键环节,做到钻到位、浆注实、验充分。其中套管质量检查,层位、钻井液、钻

孔轨迹、注浆参数控制和浆液质量检验满足下列要求:

套管质量检查:采用水泥全封闭固管,并候凝不小于48h,扫孔进行套管试压试验,试验终

压不小于静水压力的1.5倍并稳压30min;

层位控制:采用随钻测井、自然伽马测井、钻时录井及岩屑录井控制层位,目的层段顺层率不

低于85%;

钻井液控制:每2h测量一次钻井液比重、

文档评论(0)

TDCQ1234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本人大学毕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