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中医诊断学》上篇四诊部分笔记
绪论
概念:根据中医学理论体系,运用一定的措来搜集费料,再加以分析判断从而对疾病进行辨证、诊断的一种
措
【目的规定】
1.掌握中医诊断学的含义、内容,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和原则
2、理解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明确学习措
第一节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
1、公元前五世纪扁鹊
“切脉、望色、听声、写形”
2、公元前三世纪《黄帝内经》
从理论上奠定了中医诊断学的基础
3、西汉淳如意创“诊籍”
4、东汉张仲景《伤寒论》
创六经辨证,概念清晰,层次分明
5、东汉华佗《中藏经》
论症、论脓、论脏腑寒热虚实,甚为精当
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
6、西普王叔和《脉经》为我国最早的脉学专著
7、懵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部病源诊断的专著
8、元朝敖氏《点点金》《金镜录》为论舌的第一部专著
9、明朝张景岳《景岳全书》
10、明朝李时珍《濒湖脓学》
11、清朝林之翰《四诊抉微》回诊并重,色脉并重
第二节中医诊断学的范围与原则
一、审察内外
必须从整体上进行多方面的考察,而不能只看到局部的体现。
1、人体是一种有机的整体;
2,人与自然是一种有机的整体;
二、辨证求因
病证结合,以证为主
三、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法则
“证”和“症”和概念
“证”指的是一组症状群,此类症状具有相似的性质,或由某一共同的病机所引起。辨证就是对疾病日勺本质作
出决定
如:痰热壅肺证肾阴虚证卫分证
三、四诊合参
四诊并重,不可偏废
第三节中医诊断学的重要内客
(一)四诊:是中医诊察搜集病情的基本措
望一诊察病人的神、色、形、态
闻一听声音、嗅气味
问一问询有关疾病的状况
切一诊脉和按诊
中医诊断学S勺重要内容
(二)八纲
(三)辨证:对体现出来的症状确定证
辨证的措施
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正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辩证
第四节学习中医诊断学的措施
一、打好基础:掌握基本理论知识
二、博览群书:以教材为主,蓑看某些其他书籍
三、参与临床实践:
“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
第二章四诊
第一节望诊
望诊注意事项:
(1)光线
(2)动作纯熟、敏捷“一望而得”
(3)有环节、有重点
先全身一分部;上一下,头-*天.
第一节全身望诊
一、望神
二、望色
三、望形态
四、望姿态
一、望神
(-)望神的含意: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
广义一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
B勺外在体现:生命
狭义一人体的精神活动:精神
(二)望神的原理和意义
先天之精一神一滋养后天之精
•神、精、气三者同盛同衰
・精能生神,神能和精,精足则形健,形健神旺
望神可以理解跋箫精气的星衰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三)望神的要点
・目光(重点)、神情、气色
•体态、言谈举止、应答反应
得神日勺临床体现及临床意义
•得神:有神、精充气足神旺
面色:面色润泽
两目:活动敏捷、精彩内含、炯炯有神
言语呼吸:言语正常、呼吸气息平顺
形态:形体壮实、肌肉不削、形体活动正常
精神:精神充沛、神清、对外界反应合理
饮食:正常或稍减
临床:正气未伤,脏树功能未衰病轻预后好
得神
失神的临床体现及临床意义
•失神:无神、精损气亏神衰
面色:晦暗暴露
两目:活动迟钝、目无精采
言语呼吸:言语失常、呼吸气息低弱
形态:形体瘦弱、大肉已脱、强迫体位、反
应迟钝、烦躁不安、循衣摸床、摄空理线
精神:神志不清,精神萎靡不振,对外界反
应失常
临床意义:正气巳伤,脏腑切能衰败(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3G车载终端操作手册.pdf
- 5G优化案例:多网融合下的5G网络感知应用提升.pdf
- 4G优化案例:四维分析法找出高负荷根因,降负荷提感知九步法提升校园感知.pdf
- 4人合作协议合同范本.pdf
-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江苏省2024年高考英语总复习专题十五任务型阅读学案含解析.pdf
-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江苏省2024年高考英语总复习专题十一细节理解学案含解析 (二).pdf
-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江苏省2024年高考英语总复习专题十一细节理解学案含解析 (一).pdf
- 6-9单元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表格式1.pdf
- 5年高考3年模拟A版江苏省2024年高考英语总复习专题十一细节理解学案含解析.pdf
- 8年级人教英语教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