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生产安全事故直接经济损
失统计要求》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标准编制工作组
二〇二五年四月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
限制使用要求〉等49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标委
发〔2023〕65号)要求。对《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
(GB/T6721—1986)进行修订,标准计划项目名称为《生产安全事故
直接经济损失统计标准》,计划编号Q-450,周期16个月,
标准性质由推荐性标准改为强制性标准。本标准由应急管理部提出并
归口,应急管理部委托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8负
责组织起草和审查工作。
(二)编制背景
1.修订标准的目的意义
生产安全事故直接经济损失是评判事故等级的重要依据之一,且
生产安全事故调查中,直接经济损失的核定,也是调查中重要内容之
一。准确统计生产安全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的具体数值,评估安全事故
对经济社会发展、企业经营效益的影响,为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
处理提供依据,从而通过事故责任追究、行政处罚等手段,促使生产
经营单位不断提高安全生产能力,对于搞好安全生产、避免人民生命
与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生产安全事故经济损失属于社会经济发展成本范畴,故全面细致
统计事故经济损失也是安全经济学的重点研究内容。国内外事故经济
统计案例表明,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成本远少于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
1
因此,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减少经济损失已成为企业安全
生产投入的驱动力。事故经济损失统计对于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
体责任、评估安全预防技术的社会经济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T6721—1986),作
为我国在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方面的指导性文件,自1986年8月22日
发布,并于1987年5月1日开始实施,至今已逾三十余年。目前,该
标准的适用性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亟须进行相应的改进。
2.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标准修订的理论问题
事故的经济损失涉及生产、医疗、工资、利润、福利、保险等,
事故经济损失的计算方法主要有:海因里希间直比计算法、西姆茨计
算法、保险费与非保险费比值的估算法、日本野口三郎的逐项统计计
算法、孔宪本和袁华荣提出的比值系统法、宋大成提出的计算法。
原标准采用了逐项统计的计算方法,把各种名目的统计项目和内
容加以选择和概况,综合归并,突出重点,以使内容简明扼要。
本次标准修订依然遵循原标准的计算理论。修订主要依据《中华
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
院令第493号)对原标准中不适宜的相关表述进行修订,同时对原标
准存在费用项目不全、费用项目说明不具体且不便于理解和操作,容
易重复计算等缺陷进行修订。
(2)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的划分问题
2
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的划分原则主要分为三类:以事故
损失和事故本身的关系划分;以事故损失与保险公司的关系划分;以
事故损失与被伤害人的关系划分。
原标准采用了以事故损失和事故本身关系的划分原则,划分为直
接经济损失与间接经济损失。本次修订仍然沿用该划分法。
本次标准修订,直接经济损失中的财产损失价值明确为实物资产。
直接经济损失中的事故罚款调整为间接经济损失,避免结案后才能进
行事故罚款和结案前统计事故罚款金额的矛盾。将直接经济损失的善
后处理费用中社会费用、政府费用从直接经济损失统计项目调整为间
接经济损失,
(3)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主体问题
原标准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主体是企业,但是在善后处理费用中
涉及了社会费用、政府费用,这部分费用的统计,企业作为统计主体
难以计算,本次标准修订将善后处理费用中的社会费用、政府费用从
直接经济损失统计项目中删除。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应急救
援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