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茂南区直属学校九年级第四次统测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VIP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茂南区直属学校九年级第四次统测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茂南区直属学校第四次统测

九年级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

一、积累运用(22分)

1.根据提示完成默写。(共10分。答对一句得1分,满分不超过10分)

读古诗文如同解谜。诗人或直述答案自明心迹,如陶潜“问君何能尔?(1)”(《饮酒·其五》);或在一问一答中,由表及里,透视物的内在秉性,如刘桢“⑵?”(《赠从弟》)显松柏傲雪斗寒风骨。

赏析画面能破解诗人情感的密码:读曹操《观沧海》“水何澹澹,(3)”可窥其胸襟,读李商隐“(4),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想象之景蕴思归之情。典故中也含心志密码:杜牧借“商女不知亡国恨,(5)”(《泊秦淮》)忧虑时局;王维《使至塞上》“(6),”,用“燕然勒石”典故赞扬将士戍边功绩与忠心。此外,意象也是破译心志的密钥:陆游《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7)”,以“酒”盛乡情;龚自珍“(8),”(《己亥杂诗·其五》),借意象表报国之志。通晓事理更能与圣贤共鸣:(9),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题。(8分)

《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指君子处世应刚毅jiānrèn,踔厉奋进。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源泉之一。

如何做到自强不息?首先需要锲而不舍,积极进取,孔子“发愤忘食”便zhānɡxiǎn了这种精神。它强调个体在求知立业中永葆进取心。其次,不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树立创新意识,也是自强不息精神的应有之义。从商鞅变法到四大发明,革新精神推动着中华文明不断发展。作为新时代青年人,我们要以ɡéwù-zhìzhī精神获取新知识,琢磨新方法。最后,自强不息需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格局境界。范仲淹“先忧后乐”、林则徐“苟利国家”,他们都将自强精神升华为集体主义担当。纵观中国历史,无数仁人志士以维护国家利益、捍卫民族尊严为己任,附和先贤精神,诠释着他们对自强不息的理解。

2.根据拼音写出以下词语。(3分)

(1)jiānrèn()(2)zhānɡxiǎn()(3)ɡéwù-zhìzhī()

3.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锲而不舍 B.琢磨 C.鞠躬尽瘁 D.附和

4.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不断提高创新意识,树立创新思维能力,也是自强不息精神的应有之义。

B.不仅要提高创新思维能力,还要树立创新意识,也是自强不息精神的应有之义。

C.不断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也是自强不息精神的应有之义。

D.一边不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一边树立创新意识,也是自强不息精神的应有之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6题。(4分)

5.学校举行“家校协同沐书香”亲子共读活动,宣传部的同学

为此次活动设计了一个徽标(见右图),请你仔细观察徽标,

并为该活动设计一则宣传标语(不超过15个字,不可摘抄活

动名),使其与徽标构成一个整体。(2分)

6.小粤打算和妈妈在亲子朗诵会上朗诵《关雎》,两人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几句应采用低沉伤感还是轻松喜悦的语调产生了分歧,请你帮她们做出判断并结合诗歌内容说明理由。(2分)

语调:

理由:

二、阅读(48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7~11题。(17分)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

文档评论(0)

szjw24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