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高职语文》(第三版) 课件 07 论语(六则) .ppt

《新编高职语文》(第三版) 课件 07 论语(六则) .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版)主编陈桂良配套电子教案新编高职语文“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07论语(六则)孔子第二单元人与理想教学目标07论语(六则)1.理解六则语录的基本意思。2.了解《论语》在当下的意义和作用。3.背诵课文。1.能深刻地理解《论语》所蕴含的人生道理。2.能体悟出语录体语言的精炼美和深邃的哲理性。1.理解孔子及《论语》在当下的意义和作用。2.对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不耻下问的教育思想有新的认识。教学重点难点07论语(六则)1.对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不耻下问的教育思想有新的认识。2.体悟语录体语言的精炼美和深邃的哲理性。1.能深刻地理解《论语》所蕴含的人生道理。2.能体悟语录体语言的精炼美和深邃的哲理性。教学过程目录一、新课导入《论语》可说是中国两千多年来主流文化的木之本、水之源、心之魂。它虽然是片言只语,却让多少统治者、仁人志士反复品味而未能尽之。今天,我们面对金钱社会和信息化时代的挑战,浮躁心态难以宁静,体悟一下先知的真知灼见,温习一下圣者的谆谆教诲,不仅是明智的行动,也是一种人生的幸福。在当下这个互联网高速发展,信息过载的时代,我们总是能快速看到别人成功的案例,却很少看到他人在获得成功之前所经历的坎坷和艰辛,所以今天要做这个,明天要做那个;今天要学这个,明天要学那个。后天又给自己定一个新的目标,结果往往是一夜回到解放前。这都是一种浮躁的表现。一、新课导入案例分析:昨天,我一个朋友(A)来找我,说自己太迷茫。二十七八岁啦,看着周围的同学、朋友,有的成家立业,有的买车买房,有的晋升了职务,而自己还是一事无成,所以终日浑浑噩噩,异常的焦虑。当时我在想,我们大多数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其实,他比我们大多数人好很多,家庭条件不差,自己还学了厨师手艺,每个月工资可以拿一万多。但来找我的前几天却辞职了。原因是:工资太低,工作太累。受到网络信息的熏陶,他想要自己创业做互联网,但是辞职后就一头雾水,一脸迷茫。其实,他这样已经不是第一次啦。他不傻,甚至还有一些小聪明,只是太过于浮躁了!总想着做工资高的工作,创业要小投资、高收益的。但是,那都是小概率的事件,或者说是不可能的事。没有那个人的成功是轻而易举的。我们这样的人,想法很多,脑海里存在多个目标,看哪个都适合自己,总觉得自己很聪明,选择是正确的,可是到后来精力分散,失去目标,最终是一事无成。一、新课导入案例分析:请你对以上案例进行阅读分析,说说你对A的想法和做法的观点,为什么?提示:高僧把扫地也当成他生活的一部分,他沉浸于扫地这个过程,直到把地扫干净,他获得了心灵的安宁,这种安宁对他来说比任何东西都重要。古人云:宁静才能致远。所以,做任何事情之前,先让我们的心灵达到安宁,先端正我们自己的态度,然后再考虑设定一个适合自己的目标,分解成多个小目标后,再一步一步地去实现。不能想得太多,想得太美,而难以付诸行动。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论语》(六则)走进《论语》,去体悟一下先知的真知灼见,温习一下圣者的谆谆教诲,使得我们原本浮躁的心情重归宁静。二、孔子与《论语》(一)孔子孔子,(前551~前479),汉族,名丘,字仲尼,排行老二,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理论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他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由于身处乱世,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14年,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提倡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不耻下问的教育思想。孔子像二、孔子与《论语》(一)孔子孔子的主要学说观点:是仁义礼乐。“仁”是他思想学说的核心。他主张道德上的仁爱思想,政治上的礼治思想;并提出了重义轻利的义利观。“仁”的含义很广,按孔子自己的解释就是“仁者爱人”。一般可概括为忠恕两个字。忠的要求:就是《论语·雍也》篇里的“己欲立则立人,己欲达则达人。”这是“仁”的正面要求;恕的要求:就是《论语·卫灵公》篇里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是人人可以“终身行之”的,即反面要求。此中都包罗了互谅的意思。孔子像二、孔子与《论语》(一)孔子教育思想:孔子首次提出“有教无类”,认为世界上一切人都享有受教育的的权利。他建议: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

文档评论(0)

la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精品资料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014505000006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