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议题式课件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ppt

7.1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议题式课件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7.1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第三单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统编版)七年级下01议题一:人文之光,照亮心田——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议题二:形神兼备,和而不同——中华人文精神的表现。02总议题:悟人文精神,提文化自信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通过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论述,知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了解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增强文化自信。道德修养:通过学习中华人文精神,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道德自律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健全人格:通过对人文经典的探究活动,能够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处世方法、教化思想、美学追求、生活理念等,阐述中华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责任意识:认识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为中华文化的发展贡献力量。增强文化自信,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新课导入春节成功申遗,你从中感受到哪些中华人文精神?1.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2.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内涵和作用?3.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内涵和作用?4.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的体现和作用?5.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的表现和作用?6.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自主预习人文之光,照亮心田——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生活观察思考:结合以上同学的讨论,谈谈中华人文精神对你的启发。我很喜欢“君子和而不同”这句话,它告诉我们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和谐共处。我特别喜欢中国古典名曲《高山流水》,从曲子中就能听出山之雄浑、水之浩瀚,感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美谈。我非常欣赏《论语》中描写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精神。我读过许多古代神话传说,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伏羲画卦、神农尝草、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它们都蕴含着勇于追求梦想的执着精神学校开展“品优秀传统文化,悟中华人文精神”的活动,同学们对此展开热烈讨论。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人文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对现实生活意义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养。②(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成就美好人生。③历史上的中华人文精神,渗透在诗书礼乐等精神文明的创造中,发挥了强大的熏陶教化、凝聚示范作用。1.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形神兼备,和而不同——中华人文精神的表现探究与分享“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礼记·乐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思考:1.什么是求同存异、和而不同?2.为什么要坚持求同存异、和而不同?请举例。①内涵:求同存异,就是既找出共同点,找到最大公约数,又保留不同点,尊重不同意见。和而不同,就是倡导和谐相处,协调不同意见,但不盲从苟同。②作用:求同能让人们更加亲近、友善,存异则让人们彼此尊重、包容。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有助于解决人际矛盾,为化解当代社会冲突提供重要启示。2.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内涵和作用?探究分享岁寒三友”是传统诗词文艺作品中常见的主题。松坚毅挺拔、竹中空外直、梅花迎寒开放,寄托着中国人对高尚品格的推崇。思考:你还知道哪些蕴含着中华人文精神的文艺作品?这些文艺作品体现了什么思想?3.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内涵和作用?①内涵:各种各样的文化表现形式都承载着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教育人、感化人,成就理想人格。②作用: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义。探究分享思考:“北京福”融合了天安门、故宫和京剧等元素;“上海福”简直就是一张外滩的艺术照;“重庆福”有重庆特色的火锅和交通;“西安福”中兵马俑住进了大雁塔……这些“福”字有何意义?形神兼备,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不同城市设计的“福”字4.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的体现和作用?①体现:诗歌、舞蹈、绘画、书法等文艺作品不但具有美妙形态,而且富有独特神韵,可谓“形具而神生”。在文化生活中,人们追求立象尽意,主张将人的思想情感与外界景物融为一体。②作用: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探究分享《朱子家训》是记载我国古代优良家风的代表作,其中写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结合视频思考: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有什么意义?5.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的表现和作用?①表现:中华民族倡导俭朴、简约的生活方式,强调不为物役,追求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和谐统一。②作用: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有助于人们坚守做人的品格,克服拜金主义、消费主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售后加V wkl436858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4102606500002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