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1
中国历代文体流变概要比较
一、历代文体流变概要
春秋
诗经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韵文之祖、纯文学之祖、四言古诗的代表作
战国
楚辞
辞赋之祖。由于其用韵而长篇铺述之形式,开后世汉赋之先河
介于诗、文间的韵文。源出楚辞,脱离音乐,仅供朗诵
乐府诗
多为民间所作
可歌可诵
多长短句
以记功述事居多
汉代文学主流为赋,而古诗与乐府诗为汉代诗歌文学之双葩。
古诗
多为士大夫所作
只可诵
多五、七言
重言情
南北朝
联体文
又称「四六文」,好用典故,重形式、轻内容,因此华美而无实
乐府诗
容多为民间所作,以记功叙事为主,可歌亦可入乐,语句遒劲有力,多为长短句偶有句法整齐之作,同时也反映出人民生活
唐
古文
为抵制骈文华而无实之风气,自唐朝开始古文运动,效仿先秦两汉朴实无华之风格
近体诗
今体诗
皆五言、七言。
分平仄。
(一韵到底)
绝句:四句:二十字、二十八字。
律诗:八句:四十字、五十六字。
排律:八句以上:字数不限。
宋
诗余、长
短句、乐
府、曲子词
长短句(亦有句
法整齐者)
分平仄。
小令:五十八字以内。又称「令」。
中调:五十九字至九十字。又称「引」「近」。
长调:九十一字以上。又称「慢」、「慢词」。
元
曲
又名词余、乐府。长短句,可加衬字。
元曲又分为:散曲-无科白,包括小令、套数剧曲-有科白,包括杂剧、传奇
明
小说
中国古代小说,乃所谓街谈巷议,道听涂说。并无完整结构,与现代小说概念不同,其中包函笔记小说、传奇小说、话本小说、章回小说分类
清
传奇
源自南曲,受杂剧影响而成;琵琶记、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合称五大传奇
近代
新诗
新诗,又称白话诗新诗、白话新诗、现代诗新诗、自由诗新诗,是一种于中国近现代、「五四运动」后开始产生、以白话文撰写、与「旧诗」相对的新诗体
小说
相较于明、清时期的小说,现代小说较不拘泥于隔是上的呈现,自民国以后东西小说风格逐渐合流,且由鲁迅创作出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现代歌铜
歌词多用以咏唱,并有较具体和详细的内容;歌词与歌曲,绝大多数都能互相配合,成为同时涉及文学和音乐的艺术作品。由于歌词大多数都是押韵的,因此亦属韵文之一,是为文学体裁。然而歌词与诗的分别,主要是诗不一定要入乐,歌词则是要能够合乐的。
2
二、F赋」重点整理
起源
1.创始于楚辞:屈原为中国辞赋之祖(屈原着离骚等二十五篇,为我国最早之辞赋。)
2.起名于荀子:荀子赋篇最早用「赋」做篇名
名称由来
1.班固云:「赋者,古诗之流也。」又云:「不歌而诵谓之赋。」
2.赋之名当产生于诗经六义之赋。但以实质而言,汉赋之博大宏肆与诗经中之赋体,并无直接关系
3.汉赋实承楚辞与荀子赋篇而来
盛行的时代
1.汉代为赋之黄金时代
2.贾谊,上承屈原、宋玉,下开枚乘、司马相如,开汉赋之先声
3.司马相如有「赋圣」之誉(其代表作品有子虚赋、上林赋、长门赋等。)
4.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
赋体种类
1.短赋:先秦(荀子赋篇)
2.古赋:汉代(亦称大赋,重铺张,多长篇巨幅)
3.俳赋:六朝(亦称骈赋、小赋)
4.律赋:唐代
5.散赋:晚唐及宋代(亦称文赋)
※杜牧之阿房宫赋,欧阳修之秋声赋,苏东坡之赤壁赋,皆为散赋之名篇
三、『近体诗」重点整理
简介
为唐代新兴诗体,与古体诗相对,又称今体诗;其种类包括绝句、律诗及排律,每种各有五言与七言两种
绝句
1.绝句先于律诗,可入乐亦可歌咏
2.每首四句,二、四句押韵,第三句不可押韵,首句可押亦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
3.有平起,仄起二式,以首句第二字为依据
律诗
1.沈佺期、宋之问完成五言律诗格律;杜审言完成七言律诗格律
2.偶数句押韵,首句押韵为正格,不押韵为变格
3.每首八句,分为四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中间四句必须成两副对联
4.分平起仄起二式,以首句第二字为依据
排律
八句以上之偶数句,格律大致和律诗相同
3
四、T词』重点整理
性质
词乃配合音乐之歌词,为诗与音乐结合之音乐文学
别称
1.词须合乐,故称曲子词,后简称为词
2.词由诗演化而来,故又称诗余
3.句法参差,长短不齐,又称长短句
4.乃入乐之歌辞,故又可称为乐府
5.每一词牌经创造成功之后,便须完全依格律而填,故又称倚声
格律
1.词在格律上之限制,比近体诗严格,因须合乐,故字句多少,句中平仄协韵位置,均有严格规定。作词者必须按调(谱)填词,不可出入
2.每阕词均有一个调名,称词牌或词调,词调表明此阕表明此阕词所依据之曲调乐谱
3.一阕词分为一段或数段(片),以分两段者居多
4.押韵位置,平仄声调由词牌规定
体制
1.宋人草堂诗余分词牌为小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