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纸上的故乡》含答案.docxVIP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纸上的故乡》含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纸上的故乡》含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16分)

纸上的故乡

王瑢

①我的家乡是太原。在北京工作那会儿,酒店里有个老客户是个久居帝都的老头,是个画家,上海人。此人好酒,尤其喜欢喝黄酒。他总是独自前来,自斟自饮,优哉游哉,但他来了也不多喝,黄酒一瓶,喝完即走。他每次点菜都十分简单,一碟油炸花生米,半份猪头肉,偶尔来份鸭脖或鸡胗。如果来的那日,恰逢是某节令,便要一例白切鸡(四分之一只),外加一盅老火靓汤。他从来不点主食。

②在酒店找个角落里的位子坐定,老头从衣兜里把纸巾掏出来,筷子首尾抹个几遍,再把面前的一小片桌面来来回回仔细擦拭,然后把酒杯拿过来,热水烫过后倒半杯黄酒,等上菜的工夫,小口慢抿,一抹朗逸的微笑挂唇边。

③虽说来京多年,老头一开口,仍满满的上海老味道。有相熟的老客跟他闲聊,“这大冷的天儿,上酒店不嫌烦哪您。”他只是笑笑,并不多言。

④有一回,我的一个太原朋友到北京出差,恰好那老头也在,我于是特意安排他俩坐一桌,对饮总好过独自寻欢。

⑤老头率先开口道,“哪里人啊?”

⑥太原朋友性子直,急脾气,酒桌上讲速度。坐到一处就是兄弟,“来,走一个!”脖子一仰已经干了。五十三度老白汾。

⑦上海老头微微一笑,说,“这样喝酒,我不来赛。”照旧小口慢抿,夹粒花生米慢慢嚼,还不忘帮太原朋友把酒杯倒满。

⑧太原朋友跟我直撇嘴,趁其不备悄声嘀咕,“那也能叫喝酒?”眼睛里满是不屑。

⑨光阴荏苒,一眨眼,我已回沪十多年。而就在上个月,我的这位太原朋友来上海出差。长久未见,甚是想念,提前订好饭店设宴款待,特意邀约几位我的上海好友作陪。席间,太原朋友想起北京那老头,他于是提议,“今天换小杯?”自问自答,“入乡随俗嘛,上海人喝酒讲究精致嘛。”一桌八个人,就数我酒量最差。几位上海朋友里面有一位,曾在东北插队七八年,酒量相当了得,于是由他来代表我尽地主之谊。举杯开场,“有朋自远方来,欢迎。”先干为敬。与太原朋友四目相对,“陪酒陪好,好事成双。”脖子一仰。“一杯两杯不尽欢,三杯过后笑开颜。”

⑩我的太原朋友这晚喝得十分尽兴,喝到后来不禁有点懵圈,他盯着看我一眼,目光紧随主陪位子上的上海朋友,欲言又止似的,他踌躇犹豫,忖度再三,侧过身来附耳问我,“那哥们儿到底是哪里人?”

?我母亲是上海人,但我常年生活学习工作在北方,上海话听是完全没问题,讲起来则稍显蹩脚。记得当年在北京,我们酒店的白案师傅是上海人,我得空就找他闲聊,温故而知新,学说上海话,以至于现在一口的“洋泾浜”。

?那天酒过三巡,喝至兴起时我的上海朋友忽然立起,他说,“唱几句?欢迎太原朋友远道而来……”

?大家鼓掌。

?他唱的竟然是一首山西民歌。“三月的桃花开的艳比不上妹妹的粉脸脸粉格腾腾俊格蛋蛋咋看妹子咋好看……”

?不知道怎么回事,我望着眼前这欢腾而热烈的场面,耳畔老听见有个声音在说,“你老家哪儿的?哪儿?哪里?哪?哪?”那声音那么熟悉又那么陌生,复而又复,萦绕不歇……

?现代化都市生活日益繁华,焚膏继晷将喧嚣白热化,然而花钱也难买到“回乡”之感。“故乡”于是只能跃然于纸上。或许忙于赶场之人,某一天忽然间吃到某一道菜,久违的滋味告诉你,这是一道家乡菜。抑或是你去看了一场年末贺岁大片,然后在摇曳不定、模糊堆叠的镜头中回到魂牵梦绕的故乡。

?弹指间已逾不惑之年,离开故乡许多年的我,早已经习惯行走于路上。南来北往,脚步难歇,然而何时能“回乡”?我是指真真正正回到生我养我的地方小住一段。转念又一想,不禁踌躇难安起来——我究竟要回哪个家乡呢?是我成长生活过的太原,还是学习工作过的北京,抑或是久居于此的魔都?

?“故乡”并非一个代名词,它无声无息却如影随形,带给我在面影模糊的人潮汹涌中安身立命的力量。纵然是早已经习惯了南去北来,一刻不停地途经一个又一个陌生的城市。过客经此。但我永远愿意相信,一定有更美好的景物在向我招手。这样想来,紧张的神经顿时松弛下来,“故乡”回不回得去,又有什么关系呢?“故乡”将在我的笔下得以永生,她的鲜活与苍然都将铭刻于心,并且永远跟别人所说所唱所以为的截然迥异。还不够么?

(选自2022年2月18日《文汇报》)

8.本文擅长勾勒人物形象,以第⑥⑦段为例加以赏析。(3分)

9.分析文中“我”的作用。(4分)

10.本文选材颇具匠心,请结合全文,加以赏析。(4分)

11.结合最后三段,围绕作者对故乡的情感和认识,评析其内心世界的变化。(5分)

【答案】8.⑥⑦两段擅长在对比中表现不同的人物特征,笔下人物个性鲜明。通过具有地方特色的语言描写“走一个”“不来赛”,通过对上海朋友的神态描写“微微一笑”,以及一系列动作描写“脖子一仰”“小口慢抿”“慢慢嚼”(三个角度写出其中两个角度并适当举例)。既刻画了太原朋友耿直豪爽的性格,也勾勒了上海朋友精致细腻的特点。

9.“

文档评论(0)

186****127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