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基础知识(高职)(第二版)课件:防火防爆安全技术.pptx

安全生产基础知识(高职)(第二版)课件:防火防爆安全技术.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一、火灾爆炸事故机理;4)不同燃烧物的燃烧。气态物质通常是扩散燃烧,即燃料与氧化剂边混合边燃烧;可燃液体首先蒸发成蒸气,蒸气与氧化剂再发生燃烧;固态可燃物先通过热分解等过程产生可燃气体,可燃气体与氧化剂再发生燃烧。

(2)火灾分类。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将火灾分为6类,具体见表。;4;(3)火灾基本概念及参数

1)闪燃。可燃物表面或可燃液体上方在很短时间内重复出现的火焰一闪即灭的现象。闪燃往往是持续燃烧的先兆。

2)阴燃。没有火焰的缓慢燃烧现象称为阴燃。很多固体物质,如纸张、锯末、纤维织物等,都有可能发生阴燃,特别是当它们堆积起来时。

3)爆燃。伴随爆炸的燃烧波,以亚音速传播。

4)自燃。可燃物在空气中在没有外来火源的作用下,靠自热或外热而发生燃烧的现象。根据热源的不同,物质自燃分为自热自燃和受热自燃两种。;5)闪点。在规定条件下,材料或制品加热到释放出的气体瞬间着火并出现火焰的最低温度。闪点是衡量物质火灾危险性的重要参数。一般情况下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

6)燃点。在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燃点对可燃固体和闪点较高的液体具有重要意义,在控制燃烧时,需将可燃物的温度降至其燃点以下。一般情况下燃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7)自燃点。在规定条件下,不用任何辅助引燃能源而达到引燃的最低温度。液体和固体可燃物受热分解并析出来的可燃气体挥发物越多,其自燃点越低。固体可燃物粉碎得越细,其自燃点越低。一般情况下,密度越大,闪点越高,则自燃点越低。

8)引燃能。引燃能是指释放能够触发初始燃烧化学反应的能量,也称为最小点火能,影响其反应发生的因素包括温度、释放的能量、热量和加热时间。;2.爆炸

(1)爆炸及其分类。爆炸是物质系统的一种极为迅速的物理的或化学的能量释放或转化过程,是系统蕴藏的或瞬间形成的大量能量在有限的体积和极短的时间内,骤然释放或转化的现象。在这种释放和转化的过程中,系统的能量将转化为机械功以及光和热等。;1)爆炸特征。一般来说,爆炸具有以下特征:

①??炸过程高速进行。

②爆炸点附近压力急剧升高,多数爆炸伴有温度升高。

③发出或大或小的响声。

④周围介质发生震动或邻近的物质遭到破坏。;2)爆炸分类

①按照能量的来源,爆炸可分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

②按照爆炸反应相的不同,爆炸可分为气相爆炸、液相爆炸和固相爆炸。

气相爆炸:包括可燃性气体和助燃性气体混合物的爆炸,气体的分解爆炸,液体被喷成雾状物在剧烈燃烧时引起的爆炸(喷雾爆炸),飞扬悬浮于空气中的可燃粉尘引起的爆炸等。;液相爆炸:包括聚合爆炸、蒸发爆炸以及由不同液体混合所引起的爆炸。例如,硝酸和油脂、液氧和煤粉等混合时引起的爆炸;熔融的矿渣与水接触或钢液包与水接触时,由于过热发生快速蒸发引起的蒸汽爆炸等。

固相爆炸:包括爆炸性化合物及其他爆炸性物质的爆炸(如乙炔铜的爆炸);导线因电流过载,由于过热,金属迅速汽化而引起的爆炸等。;(2)爆炸的破坏作用

1)冲击波。爆炸形成的高温、高压、高能量的气体产物,以极高的速度向周围膨胀,强烈压缩周围静止的空气,使其压力、密度和温度突跃升高,产生波状气压向四周扩散冲击。冲击波能造成附近建筑物的破坏,其破坏程度与冲击波能量的大小、建筑物的坚固程度及其与产生冲击波的中心距离有关。

2)碎片冲击。爆炸的机械破坏效应会使容器、设备、装置以及建筑材料等的碎片,在相当大的范围内飞散而造成伤害。碎片的四处飞散距离可达数十到数百米。

;3)震荡作用。爆炸发生时,特别是较猛烈的爆炸往往会引起短暂的地震波,这种地震波会造成建筑物的震荡、开裂、松散倒塌等危害。

4)二次事故。发生爆炸时,如果车间、库房(如制氢车间、汽油库或其他建筑物)里存放有可燃物,会造成火灾;高空作业人员受冲击波或震荡作用,会造成高处坠落事故;粉尘作业场所轻微的爆炸冲击波会使积存在地面上的粉尘扬起,造成更大范围的二次爆炸等。;(3)爆炸极限

1)爆炸极限。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或氧气)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形成预混气体,遇点火源才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一些可燃气体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见表。预混气体能够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能发生爆炸的最高浓度称为爆炸上限。可燃性混合物的爆炸极限范围越宽,爆炸下限越低和爆炸上限越高时,其爆炸危险性越大。;15;2)爆炸极限的影响因素。爆炸极限值不是一个物理常数,它随试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影响因素主要有温度、压力、惰性气体、容器、点火源等。这些影响因素对爆炸极限的影响能为生产中预防爆炸提供指南。

①温度的影响。混合爆炸气体的初始温度越高,爆炸下限越低,上限越高,爆炸危险性越大。;②压力的影响。混合气体的初始压力对爆炸极限的影响较复杂,在0.1~2.0MPa的压力下

文档评论(0)

ning20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中医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5月10日上传了中医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