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人机工程课件:安全人机系统中人的作业特性.pptx

安全人机工程课件:安全人机系统中人的作业特性.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安全人机工程

安全人机系统中人的作业特性

第一节作业过程中人的能量代谢

第二节劳动强度及其分级

第三节作业疲劳及其分类

第四节提高作业能力和降低疲劳的措施

工作中“鸭梨”山大?好不好?

工作中“鸭梨”山大?好不好?

“鸭梨”山大的结果

适度的心理压力有利于人的进步和发展,但超过了人的承受能力,则将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疲劳致死?可怕?

李小龙,1973年7月20日,年仅32岁在伊莉莎白医院暴毙。(其中一种说法过劳致死)

陈逸飞,2005年4月10日,著名导演、画家陈逸飞因胃出血在上海华山医院去世去世,据介绍,他工作时是很拼命,画画的时候,饿了就吃方便面,困了就在画室睡觉;拍片的时候,连续几天几夜不休息是常事。

古月,2005年7月2日,以出演毛泽东闻名的特型演员古月因突发心肌梗塞去世,古月生前既没肝病,也没心脏病,而在去世前正在浴室洗桑拿,被疑是上了年纪工作过度劳累而导致突发死亡。

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经济迅速发展的日本,过度疲劳曾造成大量中青年人猝死,如今,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过劳死”大国。有统计显示,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我国每年过劳死亡的人数达60万人,越来越多的都市白领处于“亚健康”状态。

在中国为什么为出现压力大、过度疲劳等情况呢?

如何提高作业能力和降低疲劳呢?——本单元的重点

第一节作业过程中人的能量代谢

能量摄入过多,而缺乏运动,导致肥胖。

能力摄入不足,而消耗过多,导致瘦弱。

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以及人体内物质与能量的转变过程叫做新陈代谢,它是人体生长、发育、运动等生命活动的基础。

新陈代谢包括两个方面:(1)是把从外界摄入体内的营养物质(食物和氧气)综合组成自身的物质,或暂时储存起来,叫同化作用(吸收能量的过程);(2)把组成自身的物质或储存于体内的物质分解掉,叫异化作用(释放能量的过程)。

生物体内物质代谢中伴随着的能量的释放、转移和利用,称为能量代谢。

引言:新陈代谢与能量代谢

人体摄入物质(糖,脂肪,蛋白质)氧化分解,释放热量

主要能源(70℅糖供能、补充供能)储存

能量+CO2,H2O

热能(50℅)(化学能)三磷酸腺苷(ATP)

维持体温,散发出体外放出能量供合成代谢和生理活动

一、劳动时的能量来源

三大营养物质的能量转化

(1)糖

主要能源物质,提供70%左右人体所需能量。脑组织消耗能量的主要来源。

有氧氧化:氧充分,葡萄糖完全氧化释放能量

(1mol葡萄糖=30或32molATP)

无氧酵解:氧不足,葡萄糖释放的能量少

(1mol葡萄糖=2molATP)

三大营养物质的能量转化

(2)脂肪:贮存和供给能量。每克脂肪释放的能量约为糖有氧氧化时的2倍。

(3)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器官的支架和主要物质,在体内糖、脂肪耗竭时分解供能维持必需的生理功能活动。

一、劳动时的能量来源

机体活动的大部分能量来源于三磷酸腺苷(ATP),ATP是体内的直接供能物质,如:

肌肉收缩(四肢活动)

神经肌肉生物电现象中的离子转运(神经反应)

各种腺体分泌(汗腺、泪腺)

消化管细胞各种物质的运动(胃部蠕动)等。

这些化学能除肌肉收缩对外作功以外,其余部分被机体利用后最终仍然转变为热能散于体外。对外作功也可折算为热量,所以,机体每天消耗的能量都可用热量单位表示(kJ,千焦)。

1千卡=1大卡=1000卡路里=4.184千焦

一、劳动时的能量来源

ATP生成后,可把暂时多余的能量转移给肌酸,生成磷酸肌酸(CP)。CP多含于肌细胞内,其贮存量是ATP的5倍。每当细胞内ATP消耗时,即由CP生成新的ATP加以补充,使ATP在细胞内的量保持恒定。

1.ATP—CP系列(迅速供能)

肌肉所需的能量是由肌细胞里的三磷酸腺苷(ATP)迅速分解而直接提供的。但是肌肉中ATP的贮存量很少,由磷酸肌酸(CP)分解及时补充,故名ATP——CP系列。即

CP+ADPCr(肌酸)+ATP

该过程简称为ATP—CP系列。

特点:

ATP—CP系列提供能量的速度极快,不需要O2,不产生乳酸

CP在人体内的贮量有限;

该途径的产能过程只能维持肌肉大强度活动几秒钟至1分钟.

2.需氧系列

脑力劳动时ATP—CP系列的补充足够了,但体力劳动时单纯靠CP分解用以产生ATP就不够了。在中等持续劳动强度下,ATP以中等速度分解,又通过糖和脂肪的氧化磷酸化合成得到补充,即

葡萄糖或脂肪+氧ATP

特点:

在合成的开始阶段,以糖为主;

在作业持续到结束阶段,以脂肪为主;

ATP生成总

文档评论(0)

ning20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中医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5月10日上传了中医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