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政工程边坡监测方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重庆龙湖·春森彼岸四期工程

2015年12月

目录

TOC\o"1-3\h\z\uHYPERLINK\l_Toc437309650一、工程概况 PAGEREF_Toc437309650\h3

二、编制原则及依据 PAGEREF_Toc437309651\h3

HYPERLINK\l"_Toc4373096522、1监测方案编制原则?PAGEREF_Toc437309652\h3

HYPERLINK2、2监测方案编制依据?PAGEREF_Toc437309653\h4

HYPERLINK\l"_Toc437309654三、监测目得及监测项目?PAGEREF_Toc437309654\h4

HYPERLINK\l"_Toc437309655"3、1监测目得 PAGEREF_Toc437309655\h4

HYPERLINK\l"_Toc4373096563、2监测项目?PAGEREF_Toc437309656\h5

HYPERLINK\l_Toc437309657四、监测方案 PAGEREF_Toc437309657\h5

HYPERLINK\l"_Toc4373096584、1变形监测 PAGEREF_Toc437309658\h5

HYPERLINK\l"_Toc4373096594、1、1变形监测网设计?PAGEREF_Toc437309659\h5

HYPERLINK\l_Toc4373096604、1、2变形监测网点布置 PAGEREF_Toc437309660\h6

HYPERLINK\l_Toc4373096614、2锚索应力监测?PAGEREF_Toc437309661\h7

HYPERLINK4、2、1观测目得 PAGEREF_Toc437309662\h7

4、2、2仪器得检查与标定 PAGEREF_Toc437309663\h7

4、2、3仪器得安装布设 PAGEREF_Toc437309664\h8

HYPERLINK\l_Toc437309665五、监测频率?PAGEREF_Toc437309665\h13

HYPERLINK\l"_Toc437309666"六、监测预警值?PAGEREF_Toc437309666\h13

HYPERLINK\l_Toc437309667"七、监控量测数据处理及信息反馈 PAGEREF_Toc437309667\h14

HYPERLINK\l_Toc437309668八、监测设施保护 PAGEREF_Toc437309668\h16

HYPERLINK\l_Toc437309669九、安全管理?PAGEREF_Toc437309669\h16

HYPERLINK十、附件 PAGEREF_Toc437309670\h17

?

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为重庆龙湖·春森彼岸四期工程,施工场地范围北侧为江北区陈家馆东坡村136号至团结村21-23号区段既有房屋,拆迁后卫规划市政道路(黄观路);南侧及东侧为已建春森彼岸三期T2-7,T2-8多层住宅及车库;西侧龙湖·春森彼岸四期尚未修建地块,平场后场地形成由南向北阶梯式退台,形成得边坡高约3、6~17、1m。

边坡为永久性边坡和临时性边坡两类,其中a2-d2段,h-i段永久性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a-b-c段永久性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抗震设防烈度6度。其余为临时性,边坡,设计使用年限为2年,安全等级为二级。

由于工程范围内山体地质情况复杂,地质勘察资料不可能完全揭示场地得工程地质条件,本工程边坡采用信息化施工和动态优化设计,已确保边坡得安全和及时对设计和施工方案进行调整和修正。?

二、编制原则及依据?

2、1监测方案编制原则?

根据本工程得特点及其对监测技术要求,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监测工作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

1)?设置得监测内容和监测项目必须符合有关规范设计要求,并能够结合现场实际全面反映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本身和工程环境得变化情况;?

2)?采用得监测方法、仪器、材料和监测频率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3)?监测数据得测试、采集应做到全面、及时、准确;监测数据得整理和提交应满足信息化施工得要求。?

2、2监测方案编制依据

1)?《建筑变形量测规程》(JGJ8—2007)?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13)?

文档评论(0)

sw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