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心衰中医护理查房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02
查房流程规范
01
疾病基础认知
03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
04
情志与饮食干预
05
症状特色管理
06
延续护理策略
01
疾病基础认知
心衰中医病因病机
心衰的中医病因主要是心气不足,心气亏虚不能推动血液运行,导致心脉痹阻,引发心衰。
心气不足
脾肾两虚
痰浊血瘀
脾肾两虚也是心衰的重要病因之一,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肾虚不能纳气,导致水湿内停,上凌心肺,诱发心衰。
痰浊血瘀是心衰的病理产物,也是重要的致病因素,痰浊阻滞心脉,血瘀阻碍气机,使心脉痹阻,心衰加重。
证候分型与辨证要点
心气不足证
主要症状为心悸、气短、乏力、头晕等,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虚弱无力。辨证要点为心气亏虚,心神失养。
脾肾阳虚证
痰浊阻肺证
主要症状为水肿、畏寒、腰膝酸软等,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细。辨证要点为脾肾阳虚,水湿内停。
主要症状为胸闷、咳嗽、痰多等,舌质淡,苔白腻,脉滑。辨证要点为痰浊阻肺,气机不畅。
1
2
3
中西医护理差异对比
护理理念不同
护理效果评价不同
护理方法不同
中医护理注重整体观念,强调辨证施护,通过调整人体内环境达到治疗目的;西医护理注重病因治疗,强调护理措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中医护理主要采用针灸、推拿、中药等中医特色疗法,以调理气血、平衡阴阳为主;西医护理则注重药物治疗和护理操作的规范化、标准化。
中医护理注重患者的主观感受和整体状况改善,评价标准较为灵活;西医护理则注重客观指标的变化和护理操作的完成情况,评价标准较为严格。
02
查房流程规范
病史、治疗经过、主要病情变化及目前状况。
病程记录
西医诊断结果、治疗措施及用药情况。
西医诊断及治疗
01
02
03
04
姓名、性别、年龄、入院诊断、中医辨证分型等。
患者基本信息
护理级别、护理措施落实情况、效果评价等。
护理记录
查房前病情资料梳理
四诊信息采集重点
望诊
观察患者神志、面色、皮肤、舌象、呼吸等,了解疾病本质。
01
闻诊
听声音、嗅气味,判断病情寒热虚实,以及脏腑功能。
02
问诊
询问患者症状、饮食、睡眠、二便等,掌握病情变化。
03
切诊
诊脉,以及检查腹部、四肢等部位,了解疾病病位、病性。
04
护理问题动态评估
病情变化
护理效果
并发症预防
康复指导
关注患者主要症状、体征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评价护理措施落实情况,分析效果及不足之处。
预测潜在护理风险,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确保患者安全。
根据患者情况,制定康复计划,指导患者日常生活及锻炼。
03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
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6px
6px
6px
根据病情和证候选用相应的穴位进行贴敷。
穴位选择
将药物贴在选定的穴位上,用敷料覆盖,固定好,避免移位或脱落。
贴敷操作
清洁皮肤,备好药物和敷料,对药物进行调和。
贴敷前准备
01
03
02
观察贴敷部位皮肤情况,如有不适及时进行处理。
贴敷后护理
04
辨证施灸
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艾灸方法和穴位。
艾灸前评估
评估患者的皮肤状况、感觉、对艾灸的耐受程度等。
艾灸过程中护理
注意艾条的质量、燃烧情况和患者的感觉,及时调整艾灸的强度和时间。
艾灸后观察
观察患者艾灸后的反应和病情变化,及时记录和处理。
艾灸疗法适应症把控
中药足浴实施细节
足浴前准备
选择合适的中药浴液,调节好水温,准备好足浴盆和毛巾。
01
足浴操作
将双脚浸泡在中药浴液中,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温度进行足浴。
02
足浴中观察
观察患者的反应和舒适度,及时调整足浴液的温度和浸泡时间。
03
足浴后护理
用干净的毛巾擦干双脚,注意保暖,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04
04
情志与饮食干预
五行音乐情志调适法
角音
徵音
宫音
商音
羽音
属木,具有疏肝解郁、止痛、调畅气机的功效,适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胀痛等证。
属火,具有振奋阳气、舒展气机、活血通络的功效,适用于心气不足、血脉瘀阻等证。
属土,具有健脾和胃、补中益气、安神定志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失眠等证。
属金,具有收敛肺气、宁心安神、降逆止喘的功效,适用于肺气不敛、咳喘等证。
属水,具有补肾藏精、养阴润燥、安神定志的功效,适用于肾阴虚、失眠等证。
辨证施膳配伍禁忌
心衰阳气虚脱证
心衰气阴两虚证
心衰血瘀水停证
心衰痰浊阻肺证
宜食温阳益气之品,如人参、附子、干姜等,忌生冷寒凉之品。
宜食活血化瘀、利水消肿之品,如桃仁、红花、车前子等,忌油腻厚味之品。
宜食益气养阴之品,如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等,忌辛辣燥热之品。
宜食化痰降浊之品,如陈皮、半夏、茯苓等,忌肥甘厚味之品。
桂枝甘草茶,由桂枝、甘草等组成,具有温阳益气、通脉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心衰阳气虚脱证。
葶苈大枣泻肺粥,由葶苈子、大枣等组成,具有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适用于心衰血瘀水停证。
麦冬五味子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一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课件 .pdf VIP
- 《基础数学(第1册)》电子教案全册.pdf VIP
- 气血疏通中级班讲义.pdf VIP
- 台湾农民的退休制度.docx VIP
- 夫妻关系讲座课件.pptx
-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综合复习测试训练试题卷(附答案详解).docx VIP
- 1_东南营小学体育课教案水平一潘建元2(1)-体育1至2年级全一册教案.docx VIP
- 人教版2025秋小学数学三年级教学设计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pdf VIP
- 人教版2025秋小学数学三年级教学设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pdf VIP
- 酒店前台UPSELL培训教学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