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2
粽香里的文化密码——2025年端午节校长国旗下讲话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清晨粽香漫过教学楼,又到了艾草飘香的时节。今天,让我们在五星红旗下开启一场穿越千年的对话。
两千年前的汨罗江畔,屈原纵身一跃定格成民族精神坐标。百姓们争先恐后的营救,演变成今日的龙舟竞渡;投入江中的糯米粽,化作我们餐桌上的文化记忆。这些代代相传的仪式,让书本里的爱国情怀有了可触摸的温度。
看!教室窗棂垂着艾草编就的剑穗,走廊上飘着彩绳系就的香囊。低年级同学正笨拙地包着三角粽,高年级学生在设计龙舟模型。这些看似简单的活动,藏着古人的生活智慧:端午时值仲夏疫病高发,艾草驱虫、雄黄防疫的习俗,正是先祖的健康密码。
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我们的书包里装着电子课本,手腕上戴着智能手表。但请别忘记,传统节日恰似文化基因的二维码——扫描粽叶包裹的棱角,解码龙舟竞渡的团结精神;触摸香囊编织的纹路,破译古人祈福的浪漫想象。
今天放学回家,请和父母完成三个一:包一个有故事的粽子,听一段家族记忆,拍一张全家福。用年轻的方式,在朋友圈分享传统手作的温度。明天返校时,带上你的端午故事,让我们共同编写属于新时代的文化传承手册。
最后送大家三行诗:
粽叶裹住千年记忆
龙舟划开时代长河
文化基因在你我掌心生长
祝全体师生端午安康,永葆文化根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