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痹的中医护理.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痛痹的中医护理

演讲人:XXX

日期:

1

2

3

护理核心原则

中医辨证分型

痛痹基础理论

目录

4

5

6

康复管理方案

日常调护要点

特色护理技术

目录

01

痛痹基础理论

痹症定义与分类

01

痹症定义

痹症是因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以疼痛、麻木、肿胀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02

痹症分类

根据病邪性质和临床表现,痹症可分为风痹、寒痹、湿痹、热痹等不同类型。其中痛痹以疼痛为主要表现,属于痹症的一种。

痛痹病因病机

痛痹病因

痛痹病机

痛痹的成因主要是由于外感风寒湿邪,或内伤因素如劳损、体虚等,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从而引起疼痛。

痛痹的病机主要包括气血凝滞、经络痹阻和脏腑功能失调等方面。风寒湿邪侵袭,阻遏气血流通,导致经络痹阻,气血不能濡养关节肌肉,从而引发疼痛。同时,脏腑功能失调也是痛痹发病的内在基础。

疼痛特点

痛痹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疼痛剧烈,部位固定,遇寒加重,得热缓解。疼痛可累及全身各个关节和肌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典型临床表现

伴随症状

痛痹还可伴随关节肿胀、僵硬、屈伸不利、局部皮温升高等症状。同时,患者还可出现恶寒、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发病特点

痛痹的发病与季节和气候密切相关,多在寒冷、潮湿的环境中发病或加重。此外,痛痹的发病还与患者的体质和年龄有关,体质虚弱、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更易发病。

02

中医辨证分型

风寒湿痹证型

主症

关节疼痛、酸楚,遇寒加重,得温则痛减,关节屈伸不利,舌质淡,苔薄白或白腻,脉弦紧或弦缓。

护理方法

饮食调理

注意保暖,避免受风寒湿邪侵袭,可热敷或艾灸疼痛部位,也可采用拔罐、刮痧等方法祛湿止痛。

多食用温性食物,如姜、葱、蒜、羊肉等,以发散风寒湿邪。

1

2

3

气血瘀阻证型

主症

关节刺痛,痛有定处,皮肤瘀斑,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苔白或黄,脉弦涩。

护理方法

保持关节活动,避免久坐久卧,可按摩疼痛部位以促进血液循环,也可采用针灸、拔罐等方法活血化瘀。

饮食调理

多食用活血化瘀的食物,如山楂、桃仁、红花等,也可适量饮用活血化瘀的药酒。

肝肾不足证型

饮食调理

多食用滋补肝肾的食物,如黑芝麻、枸杞、山药等,也可适量服用滋补肝肾的中药汤剂。

03

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可按摩肝肾经穴以调补肝肾,也可采用艾灸、拔罐等方法温补肝肾。

02

护理方法

主症

关节疼痛,酸软无力,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01

03

护理核心原则

温经散寒通络

选用艾条或艾柱,在特定的穴位上进行艾灸,以达到温经散寒、通络止痛的效果。

艾灸疗法

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敷在患处,可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同时促进血液循环。

热敷法

选用具有祛风散寒作用的中药煎汤熏洗患处,以达到舒筋活络、散寒止痛的效果。

祛风散寒中药熏洗

选用活血化瘀的中药进行煎煮,如当归、赤芍、川芎等,可调节气血运行,缓解疼痛。

活血化瘀调理

中药内服

通过专业的推拿手法,刺激经络穴位,促进气血运行,达到活血化瘀的目的。

推拿按摩

适当进行运动锻炼,如太极拳、瑜伽等,可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有助于活血化瘀。

运动锻炼

补益肝肾扶正

中药调理

选用补益肝肾的中药,如枸杞子、淫羊藿等,可调节肝肾功能,增强正气。

01

饮食调养

多吃富含营养的食物,如蛋类、奶类、瘦肉等,以及新鲜蔬菜、水果,以补充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02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过度劳累等不良习惯,有助于补益肝肾、扶正祛邪。

03

04

特色护理技术

中药熏蒸疗法

原理

操作方法

药物选择

注意事项

利用中药煎煮后产生的蒸汽,通过皮肤吸收药物成分,达到舒筋活络、行气止痛的目的。

常用具有温经散寒、通络止痛作用的中药,如当归、川芎、桂枝、羌活等。

将药物放入熏蒸器内,加热后让患者置于蒸汽中,每次20-30分钟,每日1-2次。

温度适宜,避免烫伤;熏蒸后及时擦干,防止受凉;过敏体质慎用。

艾灸穴位选择

常用穴位

阿是穴、足三里、肾俞、腰阳关等,这些穴位具有温经散寒、通络止痛、强壮腰膝等作用。

02

04

03

01

功效

通过艾灸刺激穴位,促进气血流通,达到温经散寒、通络止痛的目的。

艾灸方法

采用艾条或艾柱进行温和灸,每个穴位灸10-15分钟,每日1-2次。

注意事项

艾灸时保持艾火温度适中,避免烫伤;艾灸后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阴虚火旺者慎用。

常用手法有按、揉、拿、捏、推等,根据患者的疼痛部位和程度选择合适的手法。

主要推拿疼痛部位及其周围肌肉、经络,如颈部、腰部等。

每次推拿20-30分钟,每日1-2次,以患者感到舒适为度。

推拿时用力要适度,避免过度用力损伤肌肉;推拿后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孕妇及皮肤破损者禁用。

推拿手法应用

推拿手法

推拿部位

推拿时间

注意事项

05

文档评论(0)

137****961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