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的护理诊断.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胃炎的护理诊断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02

疼痛管理方案

01

护理评估要点

03

饮食指导策略

04

用药护理规范

05

并发症预防措施

06

健康教育计划

01

护理评估要点

疼痛

评估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及与饮食的关系,分级记录疼痛程度。

症状监测与分级

01

消化不良

观察患者餐后有无腹胀、嗳气、反酸等症状,记录症状发生频率及持续时间。

02

恶心与呕吐

监测患者恶心、呕吐的频率、量、颜色及呕吐物的性状,判断呕吐原因及程度。

03

食欲

评估患者的食欲情况,记录饮食摄入量及饮食习惯,分析营养状况。

04

生命体征

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观察患者排便的频率、性状、颜色及量,及时发现消化道出血等异常情况。

排便情况

检查腹部有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体征,观察腹部皮肤颜色、腹部静脉等。

腹部体征

定期监测患者体重变化,评估营养状况,为饮食调整提供依据。

体重与营养状况

体征观察指标

既往病史

了解患者既往胃炎病史、治疗情况及药物过敏史,为制定护理计划提供依据。

家族病史

询问患者家族中有无胃炎、消化性溃疡等胃肠道疾病史,评估遗传因素。

生活习惯

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吸烟、饮酒、作息等生活习惯,分析致病因素。

心理状况

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了解有无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及时给予心理疏导。

02

疼痛管理方案

通过一条直线,两端分别标有“无痛”和“最痛”,让患者在线上标出自己疼痛的位置,以评估疼痛程度。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让患者用0-10的数字表示疼痛程度,0表示无痛,10表示最痛。

数字评分法(NRS)

通过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来评估疼痛程度。

面部表情评估法

疼痛程度评估方法

热敷

用热水袋或热毛巾敷在胃部,可缓解胃部疼痛和痉挛。

非药物缓解措施

按摩

轻柔地按摩胃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深呼吸与放松

深呼吸和放松技巧可缓解紧张和焦虑,减轻疼痛感。

饮食调整

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

01

02

03

04

A

B

C

D

镇痛药

在疼痛难忍时,可适当使用镇痛药,但需注意药物副作用和成瘾性。

药物干预原则

抗酸药

对于胃酸过多引起的疼痛,可使用抗酸药来中和胃酸,缓解症状。

抗炎药

对于由炎症引起的疼痛,可适当使用抗炎药,但需遵循医嘱。

胃黏膜保护剂

可增强胃黏膜屏障功能,减轻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和损伤。

03

饮食指导策略

急性胃炎或严重胃炎

应首先采用流质饮食,如藕粉、米汤、果汁等,以缓解胃肠负担,逐步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如稀饭、面条、蛋羹等。

慢性胃炎或轻度胃炎

可适当进食细软、易消化的半流质食物,如软饭、馒头、瘦肉泥等,以促进胃黏膜修复。

流质/半流质饮食调整

辛辣、生冷食物

油炸、油腻食物

坚硬、粗糙食物

酸性食物

辣椒、花椒、芥末、冰淇淋、冷饮等,以免刺激胃黏膜,加重胃炎症状。

如炸串、炸鸡、肥肉等,以免增加胃肠负担,影响消化。

如坚果、粗粮、芹菜等,以免加重胃黏膜损伤。

如柠檬、柑橘、酸奶等,以免刺激胃酸分泌,加重胃炎症状。

刺激性食物规避清单

进食频率控制标准

尽量保持每天进食时间规律,避免长时间饥饿或暴饮暴食。

规律进食

每天可进食5-6次,每次进食量不宜过多,以减轻胃肠负担。

少量多餐

睡前2-3小时内不宜进食,以免加重胃肠负担,影响睡眠质量。

睡前不进食

04

用药护理规范

用药前评估

评估患者胃黏膜损伤程度,确定用药剂量和频次。

药物选择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胃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硫糖铝等。

用药时机

胃黏膜保护剂应在餐前或睡前服用,以充分发挥药效。

注意事项

避免与牛奶同服,影响药效。

胃黏膜保护剂使用要点

用药指征

明确细菌感染诊断,避免滥用抗生素。

抗生素用药指导

药物选择

根据患者药物过敏史和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

用药剂量和疗程

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用,避免漏服或自行停药。

观察不良反应

密切监测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01

02

03

04

注意患者是否出现皮疹、瘙痒等过敏反应,及时停药并处理。

过敏反应

定期监测患者肝肾功能,避免药物对肝肾造成损害。

肝肾功能损害

01

02

03

04

观察患者是否有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不适症状。

胃肠道反应

如发热、寒战等,应立即停药并寻求医生帮助。

其他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监测

05

并发症预防措施

出血风险识别

根据患者病史、胃镜检查、实验室检查等,评估出血风险。

评估患者出血风险

定期监测患者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出血迹象。

监测生命体征

观察患者有无呕血、黑便等出血症状,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出血症状识别

01

02

03

急性发作应急预案

采取对症治疗措施,如抑酸、保护胃黏膜等,以减轻患者痛苦。

缓解症

文档评论(0)

156****97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