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中医推拿培训演讲人:日期:
CATALOGUE目录01推拿基础理论02核心推拿手法体系03常见病症推拿应用04实操训练规范05职业规范与标准06行业发展与提升
01推拿基础理论
中医经络学概述经络的定义与分类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等。01经络具有运行气血、濡养全身、抗御外邪、保卫机体的作用。02经络的病理变化经络的病理变化包括经络阻塞、经络虚实等,与疾病的产生有密切关系。03经络的生理功能
推拿起源于远古时期,是人类最原始的治病保健方法之一,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技术。推拿发展历史沿革推拿起源与发展不同历史时期的推拿具有不同的特点,如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对推拿有详细记载,唐宋时期推拿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明清时期推拿疗法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各个时期的推拿特点推拿在现代医学中仍具有独特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康复治疗、保健按摩、美容美体等领域。推拿的现代应用
生理作用与原理解析推拿的生理作用推拿可以舒筋活络、行气活血、调整脏腑功能、缓解疲劳等,具有显著的生理作用。推拿的治疗原理推拿的适应症与禁忌症推拿的治疗原理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等方面,通过手法刺激体表特定部位,达到调节人体内部生理病理状况的目的。推拿的适应症广泛,包括骨伤科疾病、内科疾病、妇科疾病等,但也存在一些禁忌症,如急性传染病、恶性肿瘤、皮肤破损等应禁止使用推拿疗法。123
02核心推拿手法体系
按法用手指或手掌按压或推挤身体表面,包括按、点、压、拿等手法。摩法用手指或手掌在身体表面轻柔地摩擦或滑动,包括推、摩、揉、抹等手法。揉法通过手指或手掌的揉动,使身体组织受到轻柔的挤压和摩擦,包括揉、捏、挤等手法。拿法用手指或手掌拿起并捏住身体某个部位,提起或扯动,包括拿、提、拉等手法。六大类手法分类标准
指法要领手指自然弯曲,指腹紧贴体表,用力均匀,频率适中。01掌法要领手掌自然伸直,紧贴体表,用力均匀,按压有力。02肘法要领肘部弯曲,手臂用力,用力点在肘尖或肘部尺骨鹰嘴处。03肩法要领肩部放松,用力平稳,避免耸肩和用力过猛。04基本操作要领示范
复合手法组合应用按揉组合将按法和揉法结合起来,先按后揉或边按边揉,以达到更好的效果。01摩擦组合将摩法和揉法结合起来,摩擦和揉动交替进行,以放松肌肉和筋膜。02拿按组合将拿法和按法结合起来,先拿后按或边拿边按,以刺激穴位和痛点。03推拿组合将推法和拿法结合起来,先推后拿或边推边拿,以促进气血流通和疏通经络。04
03常见病症推拿应用
揉、捏、按、滚等手法,针对颈肩腰腿部的穴位和经络进行推拿,以舒筋活络、活血化瘀、止痛为主。风池、肩井、曲池、合谷、委中等穴位,每个穴位推拿1-2分钟,以酸胀感为宜。每周1-2次,每次推拿20-30分钟,连续推拿3-4周为一个疗程。避免在疼痛部位用力过猛,以免加重疼痛;推拿过程中要保持舒适放松的状态。颈肩腰腿痛诊疗方案推拿手法穴位选择推拿频率注意事项
内科疾病辅助疗法轻柔、缓慢、连续的推拿手法,如揉、按、推、拿等,以调节内脏功能、平衡阴阳为主。推拿手法根据不同的内科疾病选择相应的穴位,如肺病可选肺俞、中府等穴位,心病可选心俞、厥阴俞等穴位。内科疾病推拿辅助治疗需遵循医嘱,不可盲目进行;推拿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反应,及时调整手法和力度。穴位选择每次推拿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一次,连续推拿1-2个月为一个疗程。推拿时意事项
儿科保健推拿技巧儿科保健推拿技巧推拿手法推拿频率穴位选择注意事项轻柔、敏捷、有节奏感的推拿手法,如推、揉、捏、按等,以调和气血、促进生长发育为主。以头面部、胸背部、腰腹部和四肢的穴位为主,如百会、四神聪、脾俞、胃俞等穴位。每日或隔日一次,每次推拿10-15分钟,可根据孩子的年龄和体质适当调整。儿科推拿需专业医师操作,避免误伤经络和穴位;推拿时要注重孩子的感受,避免过度刺激和惊吓。
04实操训练规范
标准化操作流程清洁双手、穿戴整洁、保持良好仪态。推拿前准备按照特定手法,如推、拿、按、摩等,进行规范操作。推拿手法训练遵循经络、穴位分布,由上至下、由内至外进行推拿。推拿部位与顺序注意推拿部位的保暖,避免受风、受凉。推拿后护理
力度与时长控制力度适中根据客户的身体状况和舒适度,调整推拿力度。01时长合理根据推拿部位和手法,合理安排推拿时间,避免过长或过短。02循序渐进在推拿过程中,逐渐加大力度,让客户适应并感受到舒适。03注意事项避免在骨骼突出、皮肤破损、感染等部位进行推拿。04
客户反馈收集反馈内容分析通过问卷、电话、面对面等方式,收集客户对推拿服务的评价。针对客户反馈,分析推拿服务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客户反馈评估机制评估结果与改进将评估结果纳入培训考核体系,对学员进行奖惩和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