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1)据材料,简要评析郭某缺乏哪些道德素质。(3分)【解法建模】限定范围限定知识诚信意识、规则意识、生命意识、责任意识。(3分)审设问调信息得答案信息①②限定方式限定主体(2)据材料及法律连线,判断郭某所受到的处罚属于哪种处罚方式?并说明理由。(3分)限定范围限定主体审设问调信息得答案信息②③④行政处罚;郭某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行政法律规范),受到罚款处罚,符合行政违法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3分)限定方式(3)据上述材料及问题,我们体会到法律的作用是什么?(3分)限定范围限定知识审设问调信息得答案信息④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制裁违法行为。(3分)限定方式(4)从法律角度,对郭某提出劝诫。(3分)拓展设问调信息得答案信息③④法不可违,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增强法治意识,尊法学法守法,依法办事。(3分)(5)交警的行为体现了公正的要求,请简要说明。(3分)拓展设问调信息得答案信息③违法行为依法受到处罚,体现了公正的要求;维护了社会秩序,体现了公正的要求。(3分)考点跟踪练1.(2021贺州12)请你根据以下图示,判断李军的行为是()A.无故旷课,网吧上网B.无证驾驶,路上飙车C.拾到手机,拒绝归还D.敲诈勒索,数额巨大B1考点违法与犯罪?(违法行为)治安管理处罚法(触犯法律)被拘留10天(后果)2.(2021无锡7)预防违法犯罪,要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下列最能符合这一意思的是()A.天网恢恢,疏而不漏B.罪孽本自微末始,陷身囹圄悔方迟C.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D.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若然未报,时间没到B3.[2021宁波25(2),3分]以下为大头儿子一家“晒”在网上的生活画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判断中国法院网公布的“假借网络刷单行诈骗”的行为性质,并说明理由。【答案】犯罪。(1分)网络诈骗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受到了刑罚处罚。(2分)4.(2021兰州B卷10)青少年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意识,下列行为符合法治意识要求的是()A.小洪在游览八达岭长城时用小刀在城墙上刻字B.小飞在体育馆看比赛时和同伴向场内投掷空瓶C.小海发现餐厅售卖野生保护动物后向有关部门举报D.家住21楼的小花习惯性地把垃圾抛出窗外C2考点依法办事法治意识善用法律5.(2021丽水6)浙江省通过组织“宪法宣讲浙江行”“法治副校长送法入校”等活动,全城打造法治教育基地。目前共建有各类青少年法治教育场所近2000个,为孩子们构筑了良好的学法环境。以下认识正确的是()①浙江省以法治工作为中心,坚持依法治省②浙江省法治教育成效显著,普法氛围浓厚③青少年要进一步信服和尊崇宪法,加强宪法监督④青少年要学法尊法守法,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利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C6.[2021潍坊16(3),6分]分析生活案例探究成长问题案例三网民李某怀疑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刘某有贪污行为,遂进行了实名举报。当地监察机关经查证后发现举报不属实,并向李某反馈了处理结果。但李某继续利用网络散布刘某贪污的谣言,被公安机关依法拘留。这一案例给我们的警示:(至少两条)【答案】增强法治意识,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行使权利;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6分)河北6年真题及拓展一材多设问一、选择题1.[2018河北4,2分]隋某与丁某是不同房产中介的工作人员,双方因客户买卖房屋问题发生纠纷,隋某便在朋友圈及房产中介微信群内辱骂丁某是“人渣”“不会有好下场”。对丁某维权有帮助的提示是()①隋某涉嫌侵犯名誉权②给予隋某同样的回击③向法院提起诉讼讨回公道④依法追究隋某的刑事责任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考查点:名誉权、依法维权。解题思路:材料中的关键词“辱骂”说明隋某侵犯了丁某的名誉权,①正确;当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我们要学会依法维权,诉讼是最正规、最权威的维权途径,③正确;②属于偏激行为,做法不合理,排除;材料中隋某的行为属于民事违法行为,应承担民事责任,④说法错误,排除。【答案】A隋某没有意识到()①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②参与网络生活要恪守道德、遵守法律③生活中的纠纷需要依法解决④辱骂他人会受到刑罚处罚A.①②③B.②③④C.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课时6 建设美丽中国(河北道德与法治中考考点研究).ppt
- 课时8 我们共同的世界(河北道德与法治中考考点研究).ppt
- 课时9 中国与世界(河北道德与法治中考考点研究).ppt
- 课时10 走进法治天地(河北道德与法治中考考点研究).ppt
- 课时12 建设法治中国(河北道德与法治中考考点研究).ppt
- 课时13 崇尚法治精神(河北道德与法治中考考点研究).ppt
- 课时14 坚持宪法至上(河北道德与法治中考考点研究).ppt
- 课时16 人民当家作主(河北道德与法治中考考点研究).ppt
- 课时17 健康成长(河北道德与法治中考考点研究).ppt
- 课时18 生命的思考(河北道德与法治中考考点研究).ppt
- 课时19 社会生活讲道德(河北道德与法治中考考点研究).ppt
- 课时20 勇担社会责任(河北道德与法治中考考点研究).ppt
- 课时21 维护国家利益(河北道德与法治中考考点研究).ppt
- 民族常识(河北道德与法治中考考点研究).ppt
文档评论(0)